漸入佳境,內心平靜,一股暗涌的力量,由心而生,抵達手上,穩實的刀刻在木頭上暢意進退,我感受到了雕木的樂趣。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以雕刻為話題的高中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以雕刻為話題的高中作文篇1
父親,多么熟悉的字眼,我從小立志“登天”,而父親就是兒“登天”的梯。烈日炎炎下,大地的炙熱使車的動力消失了,而父親就是在烈日下默默拉車的牛!從小到大,我深愛我黃牛般的父親。
父親是一個壯實憨厚的農村漢子,但由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店鋪,便離開了農村,來到了街上做生意。就這樣,父親漸漸改變了,他不再那樣憨厚老實了,他變得有了“心計”,再好的朋友他也會提防,而且他的笑容也成了我的回憶。
多想找回那些記憶,找回父親溫暖的笑容啊,終于……
父親節快到了,我特意在體育課的時間去學校的小后院找木頭,為的只是送給父親一個簡單的禮物——“我的父親”。我小心翼翼地拿起小刀細細地刻畫,漸漸地滿頭起了豆大的汗珠,再看看我的手,都已經起繭了,但想著我是在做著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情,我又謹慎地揮動小刀。手中的小刀都出現了裂口,但是心中仍有說不出的喜悅。
“我和爸爸”——我把我們倆用木頭雕刻了出來,“大手”牽“小手”,“大眼”望“小眼”,雖然雕工比較粗糙,但看著木雕,仿佛就看的見父親和我相伴的歲月。此時窗外下起了雨,我緊緊攥著著那份珍貴的禮物,頂著風雨跑回家,渾身濕透的我推開了門……
爸爸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見我回來了,便望著我說:“小伙子,濕透了吧!”我將禮物放在了茶柜上,示意要爸爸等會兒。我先將《父親》這首歌的光盤放入影碟機中,然后到陽臺將澆花的“小漏壺”拿來加入一些水,父親不解地問:“你個小鬼,到底要干什么呀?”我說:“馬上就好!”說完,我將布一下掀開,爸爸的眼底一下子泛起了淚光,我又把水往木雕上澆,這時父親好像完全明白了,一把將我抱在懷中,父子倆都哭了。“兒子,沒想到你記得。”“爸,祝你父親節快樂!”
窗外的雨還在下,而屋中那使人溫暖的曲調——《父親》卻好像回蕩在整個世界,“父親是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還有那個充滿愛的木雕,是爸爸在雨中背著我,那把傘卻一直是向我傾斜著。我真希望我就是那頭黃牛,而爸爸就坐在車中。當他累了,我會拉著他去看山看水,然后我們一起笑,一起鬧。
哦,父親!為了你,我會那樣做的。
以雕刻為話題的高中作文篇2
時光荏苒,暖春降臨,驀然回首,那“疑是經冬雪未銷”的寒冬已悄然逝去,而“春風春雨度春歸”的陽春已欣然而至,就在這萬物爭榮的季節中,媽媽帶我來到雕塑院賞雕塑。
走進園門,滿目是美不勝收的春景和茫茫的大海。我迫不及待地向前方奔去,突然眼前一亮,前面有一尊五顏六色的小布老虎雕像,我想它或許象征著新的一年團團圓圓,紅紅火火的美好祝福。緊接著,兩個小胖墩劃船的雕像映入我的眼簾。兩個小胖墩好像要把船壓翻似的,但他們依然不放棄努力,奮力地向前劃著。這一幕讓我想到我練寫字,雖然歷盡千辛萬苦,手上磨起了繭子,也失去了許多玩耍的時間,但我繼續向前,堅持不懈。邊走邊想,前方隱隱出現了一條小河,河中央漂浮著20幾個方臺,它們有的互不相連,有的彼此之間有一塊小石臺,讓游人可以在上面行走。我在臺上蹦來蹦去,聆聽著河水在平臺間叮咚作響,彈唱著春天歡暢的樂曲。媽媽告訴我,這個設計是要告訴我們,人與自然可以和諧共處。過了的小河,正前方有個巨大的藍色鳥籠,奇怪的是鳥籠里沒有鳥,門是打開的,媽媽讓我猜這是什么寓意,我左思右想,覺得應該象征著小鳥追求自由,無拘無束。鳥籠的右側是一尊奇形怪狀的雕塑,媽媽說它沒有眼睛嘴巴,而我卻覺得這是一個人的頭像,它的名字叫“聽海”。這雕像雙眼凝視著大海,耳朵傾聽著浪濤拍岸的聲響,正在向大海微笑。
這一尊尊雕像栩栩如生,是藝術家們賦予他們生命。不管春夏秋冬,他們都為人們帶來了歡樂。驀地,我想到了父母與老師,我們就像這雕像,我們的每一點進步,都凝聚著他們的心血和汗水,是他們像藝術家一樣把愛無私的奉獻給我們,讓我們成長為有用之材。
中午,要回家了,我回頭望著雕塑園,它這兒一片紅,那兒一片白,遠看就像綠色的園中鑲嵌著一顆顆紅寶石,飄著一朵朵白云,多像一幅無邊無際的水彩畫呀!雕塑園讓我留戀不舍,我便為它改寫了一首詩,“年年歲歲塑相似,歲歲年年意不同,園中盛景看不盡,不及雕塑教我情。”
以雕刻為話題的高中作文篇3
在幼雕時期,雌雕在巢內搭建保護工程,防止幼雕被扎傷;幼雕長大,保護撤離,雌雕引導他們離開,讓他們學會飛行。從雕的教育藝術中我們可以看出:愛不盲目,愛是引導。
與雕的教育藝術相比,當下恐怕許多父母需要好好反思了:教育孩子是一味順從孩子?還是完全任其自有生長?不,這都不合適。一味順從是盲目,是溺愛;放任自由是失職,是放縱。我們要向雕的教育學習,教育孩子要用引導的愛。
引導的愛是空氣,給予孩子自然的壞境去發揮,不束縛其天性。
引導的愛不強制性地要求孩子去做什么,而是在孩子天性的基礎上,引導孩子使其更好地成長。孩子喜歡繪畫,就給他一支筆讓他自由地創作,不要命令他去畫什么。可是反觀今天的家長們,完全不顧孩子的意愿,為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奧數班、鋼琴班、繪畫班、舞蹈班……孩子們是否真的愿意學習,只是一味強迫孩子,恐怕最終會適得其反吧。
引導的愛是光明,給予孩子正確的方向去探索,不迷失的其道路。
幼雕長大,雌雕除去巢中央的羽毛,幼雕躲到巢緣,雌雕逗引幼雕離開巢內,引導它們飛翔;孔子在教導弟子先讓眾人各言其志,并不直接評判,只在最后用一言以引導,余眾人探討;華盛頓小時候砍了爸爸的櫻桃樹,爸爸并沒有責罰他,而是引導他誠實認錯,使他從小有好的品質。古語有云:循循善誘,引而不發。同樣告訴我們教育孩子要善于引導。
但令人心痛的是,如今有一些大學生還在把臟衣服寄給千里之外的父母?又有多少青年青年年紀輕輕離開學校,步入歧途?是什么造成了這種現象?前一種是溺愛,后一種是放縱。可見,愛不盲目,愛是引導。
我們要從雕的教育藝術中學習,在孩子幼年時期,給予孩子保護讓他們健康成長;在孩子的成長中,要善于引導,給予孩子正確的方向,別讓他們迷失彷徨、甚至步入歧途。愛不盲目,不要溺愛,不要放縱,愛是引導。
父母們,愛不盲目,愛是引導,用引導的愛給孩子插上飛翔的翅膀,讓孩子們展翅翱翔!
以雕刻為話題的高中作文篇4
輕輕地打開了中國傳統文化寶庫的大門,撲面而來的是濃烈而厚重的文化氣息。我頓時穿越到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大家族,被包裹在了這濃郁的中華傳統文化氛圍之中,接受它們熱情而隆重的招待。剪紙,茶藝,京劇……數之不盡。不過我今天要重點介紹的是中國漢族民間微型雕刻工藝——核雕。
核雕發展了到現在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早在明朝魏學洢的《核舟記》中就寫到過,他描寫的是王叔遠雕的一個拇指大的核舟,上有三個小人站著駐望,船身雕刻得很是精細,就連窗上的小窗都能靈活打開。文中是這樣描寫的:“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他將核雕的精粹描述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仿佛這情景就在眼前。
到現代,這門技術被傳承下來了。一次偶然,我見到了這門手藝。那是一個老婆婆,正在雕刻十八羅漢,我便問她:“這么小的一個核桃,能雕刻得下十八個人嗎?”她卻笑著回的答,“能,當然能!”那神情充滿了自信。我不禁佩服起她來了,一名老人,雕了一輩子的核雕,卻還在堅持著,這是一份多么可貴的工匠精神啊!最重要的是,她還有傳承精神,她們全家,不論男女老幼,全都在做這門手藝。聽她說,雕刻一個完整的核雕最少得花一個月時間,我真是迫不及待想要看看這些精心雕刻好的作品了。
猛然間,一個工藝精細的十八羅漢撞進了我的目光。羅漢或正襟危坐,或岸立嘯風,或雙掌合十,或開懷大笑,神情姿態各不相同,手法老道,粗狂處勾勒剛勁,細膩處線條柔綿。意到手到,挽云天霧的十八羅漢聚于一核。老婆婆走過來說,這個作品是她爺爺雕的,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能雕刻出這種水平了。
走出她家的門,我感到老婆婆有一種淡淡的憂傷。是呀,這種技藝還有多少人會去學呢?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努力使傳統文化重新綻放光彩,恢復生機與活力,為我們將來的文化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以雕刻為話題的高中作文篇5
是飛鳥掠過青天的英姿,是秋葉飄落枝頭的獨舞,是海浪沖刷石壁的刻紋,是雨水剝落墻壁的斑駁。
痕跡,是一塊細細雕琢的水晶,是一段被雕刻的時光,是時空光影變幻中,雕刻家獨一無二的杰作。
晨光熹微中,噠噠的馬蹄聲喚醒了沉睡中的古道,刻下了晉商辛勤的腳印。草長鶯飛的時節,他們穿過官府設置的道道關卡,一路南下來到武夷山,收集茶園里最原始的清香。商隊又啟程北上,跋涉風雪,在恰克圖將中國茶葉傳向世界。他們穿過殺虎口來到遼闊的草原,走西口,辦票號,走出的是浸著血淚的艱難商路。遍布大半個亞洲,晉商們的足跡是質樸的石雕,堅定無畏,從不猶豫。
琵琶曲傾訴她的思鄉,駝鈴聲伴她入眠。出塞路上,是她慷慨奉獻的痕跡。塞外的朔風卷挾著細沙,在她嬌嫩的皮膚上刻下歲月的痕跡,她卻一笑而過。為邊境安定,為民族大義,王昭君將青春雕刻成溫潤的瑪瑙,鑲嵌在北方廣袤的原野上。
回首來時路,腳印是痕跡,文人墨客精心雕琢的佳作亦是痕跡。痕跡,是顏筋柳骨的的遒勁,是高山流水的高妙,是潑墨山水的灑脫,是智者弈棋的豁達。是春水東流的愁苦,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是“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是“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念。文人們雕琢最微妙的心緒,讓它們永遠留在時光里。
或許你會沮喪,遺憾自己沒有高超的技藝,雕不出驚世之作。但是,平凡的你我,同樣可以用最虔誠的態度,將生命雕琢成獨屬于自己的痕跡。
或許不能成就千秋霸業,不能留下曠世名篇,不能被寫入歷史名垂千古,但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我們可以留下認真敬業的身影,可以向摔倒的老人伸出援手,可以在名利誘惑面前堅守道德的底線。
沒有誰是誰的翻版,每個人都是雕刻家,將百年人生幻化成自己的痕跡。豪壯,悲憤,凄婉,超然,平淡,溫情……不論哪一種,都記錄了最真實的自己。他們是這世間,你存在過的證據。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滿塘的池水是生命之石,水波瀲滟,向四周漾開,泛起細碎的波瀾。恰似精心雕琢的水晶,道道波紋,總有一條痕跡屬于你。
雕刻高考作文精選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