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賢人。相傳為舜七友之一。《墨子·所染》:“舜染於許由、伯陽。”孫詒讓間詁:“此伯陽自是舜時賢人。”《呂氏春秋·本味》:“故黃帝立四面,堯、舜得伯陽、續(xù)耳然后成,凡賢人之德有以知之也。”高誘注:“伯陽、續(xù)耳皆賢人,堯用之以成功也。”陳奇猷校釋:“伯陽、續(xù)耳係舜七友中之二友。”參閱宋王應麟《小學紺珠·名臣·舜七友》。
(2).老子的字。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文選·應璩<與滿公琰書>》:“西有伯陽之館,北有曠野之望。”李善注:“伯陽,即老子也。”宋陸游《讀<老子>》詩:“恍然親見古伯陽,袂屬關尹肩庚桑。”
(3).古地名。戰(zhàn)國魏邑,在今河南安陽市西北。《史記·趙世家》:“﹝惠文王﹞十七年,樂毅將趙師,攻魏伯陽。”張守節(jié)正義引《括地志》:“伯陽故城一名邯會城,在相州鄴縣西五十五里,七國時魏邑,漢邯會城。”
伯的解釋伯ó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父親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對父輩戚友的尊稱:老伯。世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舊時對文章、道德足為表率者的尊稱:“海內(nèi)
陽的解釋陽(陽)á明亮。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宇宙中通貫所有物質(zhì)的兩大對立面之一,與“陰”相對: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二氣。指“太陽”:陽光。陽面。陽歷。向陽。夕陽。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