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illandspirit]∶志向與氣概
意氣風(fēng)發(fā)
意氣揚(yáng)揚(yáng)。——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2)[spirit;expression]∶精神;神色
意氣自若。——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意氣之盛。——宋·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3)[interest]∶志趣
意氣投合
(4)[personalprejudice]∶偏激、任性的情緒
意氣用事
(1).志向與氣概。《管子·心術(shù)下》:“是故意氣定,然后反正。”南朝宋袁淑《效曹子建<白馬篇>》:“意氣深自負(fù),肯事郡邑權(quán)?”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岳侯追封》:“意氣如祖豫州,而誓清冀朔。”清侯方域《送何子歸金陵序》:“是時余與何子方少年,意氣甚鋭。”
(2).精神;神色。《晏子春秋·問上十》:“寡人意氣衰,身病甚。”《史記·李將軍列傳》:“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宋沉遼《奉陪穎叔賦吐綬鳥》詩:“方其振舞時,意氣艷且閑。”清錢謙益《尹嘉賓父延綬加贈奉政大夫湖廣按察司僉事制》:“家無擔(dān)石,而眉稜之意氣燁然。”
(3).志趣。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由來意氣合,直取性情真。”明袁宏道《與梅客生書》:“家弟自云中歸,極口稱梅開府才略蓋世,識見絶倫,且意氣投合,不減龐道玄之遇于節(jié)使也。”清黃鷟來《贈陳省齋》詩之三:“丈夫意氣合,千金非所珍。”參見“意氣相得”。
(4).情誼,恩義。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曩者辱賜書,教以慎於接物,推賢進(jìn)士為務(wù),意氣懃懃懇懇。”唐駱賓王《帝京篇》:“故人有湮淪,新知無意氣。”《古今小說·葛令公生遣弄珠兒》:“大丈夫意氣相許,頭顱可斷,何況一妾!”清邵長蘅《沛縣官舍留別楊簡庵表兄》詩:“感君意氣與君好,流連累月開懷抱。”
(5).氣象。漢班固《*通·朝聘》:“朝賀以正月何?歲首意氣改新,欲長相保,重本正始也。”
(6).饋送財禮。漢王符《潛夫論·愛日》:“百姓廢農(nóng)桑,而趨府庭者,非朝晡不得通,非意氣不得見。”《隋書·禮儀志四》:“人事意氣,干亂奉公,外內(nèi)溷淆,綱維不設(shè),所宜糾劾。”
(7).情緒。元白樸《墻頭馬上》第四折:“我心中意氣怎消除?”《西游補(bǔ)》第十三回:“你還不知那秦漢,當(dāng)時的意氣如今消釋了。”曹禺《日出》第一幕:“這是你的真心話,沒有一點(diǎn)意氣作用么?”
(8).指文學(xué)與藝術(shù)作品的氣勢。宋歐陽修《黃夢升墓志銘》:“子知我者,乃肯出其文讀之,博辨雄偉,意氣奔放,猶不可御。”清周亮工《書影》卷四:“觀上人畫,如閲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
意的解釋意ì心思:意思。意見。意義。意味。意念。意志(為了達(dá)到既定目的而自覺努力的心理狀態(tài))。注意。同意。意在筆先。意在言外。心愿,愿望:意愿。愿意。意向。意圖。意皆。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人或事
氣的解釋氣(氣)ì沒有一定的形狀、體積,能自由散布的物體:氣體。呼吸:沒氣了。氣厥。氣促。氣息。一氣呵成。自然界寒、曖、陰、晴等現(xiàn)象:氣候。氣溫。氣象。鼻子聞到的味:氣味。臭氣。人的精神狀態(tài):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