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謂能承擔(dān)家事。《易·蒙》:“納婦吉,子克家。”孔穎達(dá)疏:“子孫能克荷家事,故云子克家也。”
(2).指能繼承家業(yè)。唐杜甫《奉送蘇州李二十五長史丈之任》詩:“食德見從事,克家何妙年。”清錢謙益《南京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陳必謙授文林郎制》之三:“有子克家,聿著堂皇之美。”朱自清《“歧路燈”》:“但這個敗子,本來并非敗子,他父親竭盡心力,原想他成為一個克家的令子;而他自己也時時在理欲交戰(zhàn)中。”
克的解釋克(④剋)è能夠:克勤克儉。戰(zhàn)勝,攻下:攻克。克復(fù)(戰(zhàn)勝敵人并收回失地)。制伏:克服。克制。克己奉公。以柔克剛。嚴(yán)格限定:克日。克期。克扣。消化:克食。公制重量單位或質(zhì)量單位:一克等于
家的解釋家ā共同生活的眷屬和他們所住的地方:家庭。家眷。家長(僴)。家園。家譜。家塾。家鄉(xiāng)。家風(fēng)。家訓(xùn)。家規(guī)。家喻戶曉。如數(shù)家珍。家庭所在的地方:回家。老家。安家。居住:“可以家焉”。對人稱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