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試科目名。漢時課士分甲乙丙三科。《漢書·儒林傳序》:“平帝時王莽秉政……歲課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云。”
(2).唐初明經有甲乙丙丁四科。唐宋進士分甲乙科。唐白行簡《李娃傳》:“於是遂一上,登甲科,聲振禮闈。”唐王建《送薛蔓應舉》詩:“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宋蘇軾《司馬溫公神道碑》:“公始以進士甲科事仁宗皇帝。”
(3).明清通稱進士為甲科。《二刻拍案驚奇》卷四:“這段話文乃是四川新建縣有一鄉宦,姓楊,是本朝甲科。”清方苞《重訂<禮記纂言>序》:“李公早歲登甲科,五十以后始開府於畿南。”
(4).指登甲科的人。清周亮工《書影》卷一:“一甲科問于蓮池曰:‘世間何等人最作孽?’”
(5).泛指科舉考試。唐高適《送桂陽孝廉》詩:“桂陽少年西入秦,數經甲科猶白身。”
甲的解釋甲ǎ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順序第一的代稱:甲子。花甲(六十歲的人)。居于首位的,超過所有其它的:甲等。古代科舉考試成績名次的分類:一甲(名為“進士及第”);二甲(名為“進士出身”);三甲(名為“
科的解釋科ē動植物的分類單位:獅子屬于貓科。槐樹是豆科。機關內部組織的劃分:科室。財務科。學術或專業的類別:科目。學科。文科。外科。古代分科考選文武官吏后備人員的制度:科舉。科甲。科第。登科。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