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宏詞”。制科名目之一,始于唐,宋、金等朝亦相沿。制科,科舉時代臨時設(shè)置的考試科目。《新唐書·選舉志下》:“凡試判登科謂之‘入等’,甚拙者謂之‘藍(lán)縷’。選未滿而試文三篇,謂之‘宏詞’;試判三條,謂之‘拔萃’。中者即授官。”《舊唐書·裴度傳》:“貞元五年進士擢第,登宏辭科。”《宋史·選舉志二》:“景德后……惟吏部設(shè)宏詞、拔萃、平判等科如舊制。”《金史·選舉志一》:“宏詞科試詔、誥、章、表、露布、檄書,則皆四六;誡、諭、頌、箴、銘、序、記,則或依古今體,或參用四六。”元劉祁《歸潛志》卷二:“欽叔苦學(xué)博覽,無不通,尤長於四六。南渡,擢南省魁,復(fù)中宏詞。”參閱宋趙昇《朝野類要》卷二。
宏的解釋宏ó廣大,博大:宏大。宏偉。宏圖。宏愿。宏論。宏麗。宏亮。宏觀。寬宏。姓。部首:宀;
辭的解釋辭(辭)í告別:告辭。辭訣。辭行。辭世。辭別。不接受,請求離去:辭職。辭呈。躲避,推托:不辭辛苦。辭讓。辭謝。推辭。解雇:辭退。同“詞”。優(yōu)美的語言:辭藻。修辭。講話;告訴:“請辭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