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鉤連”。1.勾通連接。唐李白《蜀道難》詩:“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宋李彌遜《次韻林仲和筠莊》:“迭迭重重兩岸山,鉤連秀色上瑯玕。”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四》:“時有竅穴鉤連,空懸無上處。”魯迅《集外集拾遺·<文藝研究>例言》:“《文藝研究》又甚愿文與藝相鉤連。”
(2).鉤掛牽連。《資治通鑒·唐懿宗咸通九年》:“枝黨鉤連,刑戮必多。”明宋濂《呂府君墓志銘》:“獄辭有鉤連有不可決,君片言之閒,如庖丁刺牛,皆迎刃而解。”傅尃《感懷》詩之二:“黨禍鉤連天未悔,霸才消歇亂方真。”
鉤的解釋鉤(鈎)ō懸掛或探取東西用的器具,形狀彎曲,頭端尖銳:鉤子。秤鉤兒。火鉤子。形狀像鉤子的:蝎的鉤子。鉤針。漢字筆形之一(亅、乛、乚、??、??、??、乙等)。用鉤形物搭、掛或探取:鉤住樹枝
連的解釋連(連)á相接:連日。連夜。連年。連亙(接連不斷)。連襟(姐妹的丈夫之間的親戚關系)。連載。連綴。連理。烽火連天。連篇累(噄)牘。帶,加上:連帶。連坐(一個人犯法,他的家屬、親族、鄰居連帶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