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本宋陳師道《宿柴城》詩:“起倒不供聊應俗,高低莫可只隨緣。”任淵注:“世傳《樂府曲》曰:‘高來不可,低來不可。’”意謂高者無力得到,低者又不屑遷就。多用以形容謀求職業或婚配上的兩難處境。冰心《冬兒姑娘》:“其實我也早留心了,不過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亦作“高不湊低不就”、“高不輳低不就”。《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其間也就説過幾家親事,高不湊低不就,一家也不曾成得。”《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所以高不輳低不就,那些做媒的,見這兩個老人家難理會,也有好些不耐煩,所以親事越遲了。”明陳與郊《義犬》第一出:“[丑]問:我偌大這箇身子,卻緣何高不湊低不就,落落度度的。先生,你看我該作什么勾當,揀什么最便宜與我做?”
不就的解釋.不能完成。《史記·禮書》:“今上即位,招致儒術之士,令共定儀,十餘年不就。”宋曾鞏《<陳書>目錄序》:“思廉遂受詔為《陳書》,久之猶不就。”.不就職,謂不接受任命。《后漢書·仲長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