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庫網(wǎng)

www.eastrubber.cn

電子課本查找:
語文課本
數(shù)學課本
英語課本
物理課本
化學課本
政治課本
歷史課本
生物課本
地理課本
科學課本
美術(shù)課本
音樂課本
體育課本
書法課本
更多
范文大全查找:
合同
申請書
各類稿件
工作計劃
工作總結(jié)
演講稿
主持稿
心得體會
辦公文秘
致辭講話
導游詞
祝福語
工作報告
條據(jù)書信
更多
作文大全查找:
讀后感
觀后感
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語作文
節(jié)日作文
日記作文
書信作文
題材作文
話題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導
文學閱讀
更多
語文基礎(chǔ)查找:
造句
臺詞
近義詞
反義詞
褒義詞
諺語
謎語
貶義詞
擬人句
排比句
對聯(lián)
百家姓
歇后語
繞口令
更多
百科知識查找:
星座運勢
美食推薦
旅游攻略
地方特產(chǎn)
熱門影視
健康養(yǎng)生
兒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識
禮儀知識
節(jié)日知識
理財知識
更多
?

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方法

子文庫網(wǎng) 收藏 點贊 分享
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方法

微信掃碼分享

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方法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有教育界人士這樣闡述:生命教育在于協(xié)助兒童成為一個有“知性”與“人性”的人,“知性”是指有知識,“人性”是指珍視自我、體恤他人、關(guān)心社會。而其核心,就是要幫助兒童珍惜、欣賞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并活出生命的光輝與價值。而死亡教育,則是通過直面死亡問題來尋求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進而讓兒童尊重和愛護生命。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面對死亡問題,從5歲到95歲,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解答,從科學、哲學、宗教、藝術(shù)等不同的視角看也有不同的答案。從根本上說,這是一個難以獲得標準答案的哲學問題,正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當下的人生感受一樣,是非常個體化的。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從心理學研究來看,年幼兒童對死亡的認識一般經(jīng)歷這樣兩個階段:

  1、分離的階段:0~3歲,無法分辨“死亡”和“分離”的差別,有強烈的“分離焦慮”。在此階段親密和持續(xù)性的身體接觸最重要。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2、結(jié)構(gòu)性階段:3~6歲,學齡前的兒童理解的“死亡”即躺下不動、不呼吸,會玩“辦家家”裝死,但不能辨認“生”與“死”是無法共存的,常認為死亡是可逆的、暫時的,就像卡通片一樣,還常將死亡與睡著或旅行相聯(lián)系,有時會害怕睡覺。這個年齡段的小孩會對死亡充滿幻想及魔術(shù)性思考,相信自己的思想或行為會導致某人死亡。兒童還會將“死亡”與“老年”相聯(lián),但不確定什么是“老年”。除非重病的兒童從成人那兒得到相關(guān)死亡訊息,一般兒童不認為自己可能會死亡。這個年紀的小孩需要持續(xù)性的身體接觸、重復的再保證和溫和的教導,直至成熟的死亡觀初步形成。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此后便是6~12歲對死亡認識的功能性階段和12歲以上的抽象思考階段,走向成熟的死亡觀。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由此,對于死亡,再小的孩子都會有自己直接或間接的體驗,回避死亡話題,反而會壓抑他自然的生命體驗和感受,而令這些體驗和感受難以找到疏通的途徑。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孩子眼中的生命現(xiàn)象

孩子對不同情境下的生命現(xiàn)象,會有不一樣的反應,下面的情景就展現(xiàn)出他面對生命現(xiàn)象時的不同表現(xiàn):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情景1:2歲3個月大的'乒乒與父親玩槍戰(zhàn)游戲,只見雙方拿出“手qiang”瞄向?qū)Ψ剑彀屯瑫r發(fā)出“啪、啪”的聲音,只見乒乒倒下來,眼睛閉上,媽媽問乒乒:“你怎么了?” 乒乒笑瞇瞇地說:“我陣亡了!”接著,馬上翻個身又站起來,展開另一次槍戰(zhàn)。就這樣,發(fā)出“啪、啪”聲、倒下來、“我陣亡了”、站起來、再發(fā)出“啪、啪”聲,這場“親子槍擊戰(zhàn)”笑聲不斷。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在男孩心目中,玩戰(zhàn)爭游戲時“死亡”是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這種情況下,當然無需將“什么是死亡”這個嚴肅的話題凸現(xiàn)出來,而破壞了游戲的興致。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情景2:3歲的女兒在翻爸爸媽媽的結(jié)婚照片,突然問媽媽:“這上面怎么沒有我?”媽媽隨口笑道:“以前就告訴過你了,那時候還沒有你呢!”女兒卻把頭搖得波浪鼓一樣:“不對不對,媽媽,有我的,我很小很小,藏在衣服里面,你沒看見!”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有時面對生命現(xiàn)象,孩子也有一種出于自我中心意識的對自我生命的認可和肯定:小女孩是那么急切地要媽媽相信自己的生命是“一直存在”的,而且,她肯定也是不相信自己會死亡的。這時,需要我們做的就是肯定她的存在,讓她相信她會一直被愛。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情景3:有個小男孩,平時喜歡在爸爸身上跳來跳去玩,很調(diào)皮。有一天,爸爸突發(fā)心臟病過世,小男孩非常難過,認為一定是自己太頑皮,害死了爸爸。家人怎么勸都沒用,最后只好求助心理醫(yī)生。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這個小男孩面對父親死亡時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自責心理,這時最好立刻告訴孩子真相,找個跟孩子親近的人,在孩子感到熟悉而安全的環(huán)境里親密地陪伴他,讓他知道自己仍舊被愛,往后也會持續(xù)被關(guān)懷,降低他的孤獨感。同時,要讓孩子知道不是自己導致了親人的死亡,沒人能預防死亡。親人要鼓勵孩子用語言及肢體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問問孩子在想什么,想知道些什么。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情景4:3歲半的丁丁看見了一只死去的麻雀。隨后他便從“麻雀在干什么”開始連珠炮似地提問:“死了是什么意思?”“它為什么會死?”“它死的時候發(fā)生什么事了?”“媽媽、爸爸會死嗎?”“我會死嗎?”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此時丁丁對“死亡”非常感興趣,遠遠超過了他對此的恐懼。雖然對于爸爸媽媽來說,這不是一個讓人愉快的話題。但是,丁丁卻全然不知,他興奮地大喊:“我們再回到花園去吧!我想看看麻雀是不是還是死的。”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丁丁展現(xiàn)的是單純的對生命現(xiàn)象的好奇,是一種科學探索的熱情,這時候配以生動有趣的生命科學探索活動,滿足他的求知欲望,也許是最適當?shù)摹?span style="display:none">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與寶寶交流死亡話題時,一定要在感同身受的同時給以詩意的審美,要結(jié)合情境尋找一些最適宜的方法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1、說個家族故事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引導孩子認識死亡是自然的生命現(xiàn)象,可從共同分享家族故事起頭。專家曾建議,可以在家人相聚聊天時,找出泛黃的照片翻閱,跟孩子說說父母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記憶中已逝的爺爺奶奶,他們從哪來?做什么?生了幾個小孩?他們那時喜歡玩什么?吃什么?最開心或難過的事是什么?也可以陪孩子把這些故事畫下來,在畫圖說故事中,逐漸了解生與死。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2、拿寵物當媒介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很多寶寶喜歡養(yǎng)寵物,寵物的壽命短,極易成為小孩接觸死亡的第一次經(jīng)歷,父母不妨善用機會進行生命教育。寵物死去經(jīng)常激起孩子對死亡的疑問,狗狗去了哪里?天堂是什么?我可不可以一起去?愈來愈多的研究指出,如果孩子被鼓勵發(fā)問與死亡有關(guān)的問題,并容許表達情緒,且經(jīng)常被關(guān)愛,那么在遭遇親人過世時,孩子較能從容面對。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讓孩子觀賞《獅子王》,當看到小獅子辛巴的爸爸死去,電視機前的孩子會跟著掉淚,其實就是在“演練”悲傷,學習讓情緒有出口。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3、在游戲中談生死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生死學大師庫伯勒·羅斯在《關(guān)于兒童與死亡》的書里提到,透過繪畫、游戲過程,有助于兒童理解或面對死亡。這幾年,國內(nèi)也出版了一些與死亡主題相關(guān)的童書繪本,透過親子共讀,引導孩子談論生死大事。繪本《爺爺有沒有穿西裝》講小男孩布魯諾的爺爺過世了,他不知道什么是死亡,所以一開始他非常憤怒,因為爺爺答應帶他去釣魚,卻什么也沒說就去了天堂,他的胸口經(jīng)常感覺刺痛。面對爺爺?shù)乃劳觯剪斨Z經(jīng)歷了疑惑、痛苦與悲傷,最后他終于明白,心中的爺爺就像照片上那樣微笑著,繼續(xù)活在自己的記憶中。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4、從大自然知生死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讓孩子體悟四季轉(zhuǎn)換,比如看葉子從新生到凋零的過程。有一位臨床心理咨詢師選擇讓孩子種樹,在花開花落中明白“花謝便是死亡,但另一朵花又誕生了”。N7b子文庫范文網(wǎng)

領(lǐng)取福利

微信掃碼領(lǐng)取福利

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的方法

微信掃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