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ingforoneselfisfontetterthanhearingfromothers]耳聽的不如眼見的真實
耳聞不如目見,吾曹目見何可共辨。——《魏書·崔浩傳》
謂聽到的不如看到的可靠。漢劉向《說苑·政理》:“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魏書·崔浩傳》:“耳聞不如目見,吾曹目見,何可共辨?”張天翼《大林和小林》第九章:“包包說:‘天使的翅膀都是這樣的。’‘啊,是的是的,真是耳聞不如目見。天使呀,您來有什么話對我說。’”亦作“耳聞不如眼見”、“耳聞不如目睹”。《舊唐書·辛替否傳》:“臣嘗以為古之用度不時,爵賞不當,破家亡國者,口説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眼見。”《資治通鑒·唐睿宗景云二年》:“自古失道破國亡家者,口説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
耳聞的解釋耳朵所聽到的;親耳聞聽他的一些事我早有耳聞詳細解釋聽說,聽到。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鬼非目睹,語非耳聞,恍惚杳冥,茫無實據。”朱自清《執政府*記》:“我只說我當場眼
目見的解釋親眼看到。漢王充《論衡·說日》:“魯史目見,不空言者也,云與雨俱,雨集于地。”唐韓愈《故太學博士李君墓志銘》:“在文書所記及耳聞相傳者不説,今直取目見、親與之游而以藥敗者七六公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