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觀后感500字(精選6篇)
電影《中國合伙人》由黃曉明、鄧超和佟大為三位主演。它講述了程東青、孟小軍、汪洋三位好友共同創辦“新夢想”英語培訓學校的故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中國合伙人觀后感500字,僅供參考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500字【篇1】
寒假時,出于對于黃曉明的喜歡,我觀看了《中國合伙人》這部影片。雖然這部影片片早在2013年便已上映,朋友也向我推薦過,可是直到這個寒假我才觀看了它。
電影開始于80年代,成東青,農村出身的土鱉,兩次高考落敗,眼看就要屈服于當農民的命運,他最后一搏,背下整本英文字典,從明眸變成近視眼,第三次試考,考上燕大;孟曉駿,精英知識分子,強烈自信,內心認定自己永遠是最優秀的那個。八十年代的浪漫派,樣子俊朗,熱愛文學,一生夢想是當個詩人。這樣三個各走極端的人在燕大相遇,戲劇性的建立友誼,共同走過人生的變化。他們跟那個年代的大學生一樣,都懷抱著一個美國夢。但是,他們簽證的結果卻是兩個成功,一個失敗。失敗的就是成冬青,但最后,他們三個中只有孟曉駿去了美國。后來,成冬青和白手起家,辦起了英語補習班,而孟曉駿也在美國遭受挫折后回國了。他們三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創建了新夢想,后來,他們卻因為公司的是否上市產生了矛盾,在自己的婚禮上說:“千萬別跟丈母娘打麻將,千萬別跟想法比你多的女人上床,千萬別跟好朋友合伙開公司”。然而,在面對新夢想遇到的挑戰時,他們又凝聚起來,共同面對挑戰。
這部影片是一部勵志影片,雖然里面的很多場景我從未經歷過,可能也不會有機會去經歷,但是當影片的結尾,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放上來的時候,除了俞敏洪、徐小寧、王強,還有張朝陽、王石、楊瀾,甚至還有老干媽,我還是震撼了,也產生了奇怪的共鳴。它里面的場景似乎離我很遙遠,可是,青春是所有人都會經歷的,我的青春沒有他們那樣轟轟烈烈,但是也有我自己的特點
看著這部電影,我又想到了我自己,和成冬青一樣,我也來自農村,當然,現在比八十年代要好很多,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也在慢慢提高,農村的孩子上大學的機會大了很多。我現在是一名師范專業的學生,日后,我也將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站上講臺,為學生講授知識。現在我在學習時也會遇到困難,但是,當一想到成冬青能從一個對于不會說英語的土鱉成長到一個一口流利英語的精英,他付出的努力最終得到了回報,那么,我現在為此付出的努力也會獲得回報。正如中國合伙人中的臺詞所說“我們只有在失敗中尋找勝利,在絕望中尋求希望”。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500字【篇2】
電影《中國合伙人》故事的藍本不言而喻,從劇作上來說,它通過抽絲剝繭的細節設置,還原了一個"中國夢"的實現過程:甘為人下的謙卑態度、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趨利避害的實用主義原則,以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終于換得揚眉吐氣、衣錦還鄉的成功,簡而言之:雞血加雞賊,無限約等于雞犬升天。過程的確很有意思,細想想有點兒沒意思,但再琢磨,就是這個意思。
中國夢好不好?中國夢對不對?這兩個問題就沒有辦法,獲得一個統一的答案。
我覺得世界人生最大的無趣在于,我們不認同別人認可的標準,卻又渴望別人的認可,愛情如是、事業如是、生活亦如是。前者是我們渴望脫俗,后者是我們又未能免俗。當我們在對方的標準里做不到最好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懷疑自己的標準是否牢靠。所以,一輩子,我們都在征服對方和勸服自己之間不停徘徊糾結,大部分人,就這么稀里糊涂地度過了一生。
在這樣一個時代,有這樣一個艱難的歷史選擇,說到底我們還是背負了歷史的包袱。我們那么渴望堅持自我,又那么渴望他人的承認,而后者本身就是對前者最大的否定。所以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不用繼承某種屈辱、不用承擔某種壓力,不用奮力站起來證明我們能站起來,能想躺著就躺著,只因為我們真的喜歡躺著。總之一條,不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最后想說,成冬青詮釋的中國式成功,充滿了某種實用主義的得意。而王陽詮釋的中國式幸福,則有自欺欺人的妥協。這種的態度,充滿了某種無奈,也或者,才是我們每個人尋找答案的開始。
胡亂寫了這些,再胡亂寫個結尾。
風往哪里吹,樹就往哪里倒正青春,我們以為我們是風,青春后,我們才知道我們是草。
沒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500字【篇3】
“風車在四季輪回的歌里,它天天的流轉,風花雪月的詩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長,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一首《光陰的故事》結束了電影,但是這其中引起的思考并沒有停止。
影片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的發展歷史為背景,主要講述了三個小人物上世紀80年代到今日,齊力創辦英語培訓學校,白手起家的故事。影片中,不乏有很多引起我們思考的畫面。
比如說電影中那句“不能改變世界,就改變你我”。
人之可貴在于能創造地思維,在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畫面,讓我印象深刻。“當王陽在苦惱為什么他的電影教學法在學生中會不受用的問題時,孟曉俊給了他建議,而王陽也經過多次的實踐中,也順利地找到適合學生的教法。看到這邊,我不得不深思,在教學中,我們不是正缺少這種精神嗎?很經常聽到老師在抱怨,為什么學生這么笨,怎么教都教不會?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試著想一想,問題是在學生還是我們教師本身。是不是我們的教法不適合學生,還是我們講的方式、講的內容學生接受不了。就像電影里說的,既然我們改變不了世界,那就改變你我。在課堂上,既然我們改變不了學生的思維,那何不改變我們,使得學生能夠接受理解了?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500字【篇4】
調成泛黃色調,溫火熱煮青蔥歲月,《中國合伙人》里有舊時代熱血青春;三個青年從一無所有到身家萬貫,這是一部勵志大片;橫跨幾個年代,里面有時代的斷截面;還有始亂終棄的愛情,有始至終的友情……陳可辛想說的東西很多,但什么都沒講徹底。或許,其實是這樣,他并不想說這么多,他只是覺得要堆砌這么多,因為這些對票房可能有益。經過《武俠》和《血滴子》(監制)或小或大的失敗教訓,他對失敗產生前所未有的恐懼,迫不及待想找個機會消除挫敗感。
陳可辛擅長刻畫情感,以及更大一點的群體情懷,他所有的電影都在圍著情感打轉,即便在嘗試拍攝中國式大片時,類型電影的框架也壓制不住他對情感的突出關注。這是陳可辛最大的優點,他懂得人性的復雜,情感的美好與哀愁。可惜在《中國合伙人》里,他并沒發揮出上好狀態,成冬青、孟曉駿和王陽三人的性格和關系變化,包括他們各自的愛情,除了偶現的動人妙筆,幾乎全靠旁白幫忙。在講述方式上,我沒見過這么笨、這么匆忙的陳可辛,旁白多得令人厭煩,簡直退化到早期作品《雙城故事》的地步,旁白甚至比之更泛濫。設想一下,假如抽掉三人相互交叉的旁白,僅借助于畫面和情節,他們三人的性格和情誼差不多會坍塌。過于依賴旁白,就像強行灌輸的評述,生硬地為觀者構建對主角們的印象。
作為北上拍片的港區導演,對于影片營造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代質感,當給予一些表揚,這也是陳可辛從不失手的地方。不像別的香港導演到了內地,港味與陸味倉促雜交,如蹩腳的國語配音一樣令人難受,陳可辛的《如果·愛》、《武俠》,包括這部《中國合伙人》,并沒出現不自然的怪異問題。當表面功夫做足,就要深入內核精神。王陽是個文青,留著長發,有觀眾向陳可辛提問,王陽是否有海子的影子,他坦承,不知道詩人海子是誰。這個無關緊要的事實,泄露了很多秘密,可解釋三個人物沒有人格(不一定是高尚的)魅力的原因。陳可辛終究對人物的外在和內在設定有距離感,他做了功課,但視野和經驗不夠。王陽的文青范,孟曉駿的世家子弟樣貌,成冬青艱難求學的漫畫式描述,均流于類型片的套路化,盡管他們的形象借鑒了現實人物。
校園、創業、泡妞、決裂,自從預告片曝光,就可推斷《中國合伙人》可能和大衛·芬奇講述Facebook創始人故事的《社交網絡》有關聯。出來的成品,果然證實了這個猜測,《中國合伙人》偷了《社交網絡》不少東西,這真令人尷尬。成冬青三人和美方律師對峙的戲及對整個電影的牽引作用,和《社交網絡》如出一轍。甚至可以再一步推斷,《中國合伙人》的誕生,就是《社交網絡》催生的產品。主創照著《社交網絡》的樣子,找適合的故事,左轉右拐到了新東方俞敏洪他們的頭上。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500字【篇5】
在暑假里,我觀看了《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三個年輕人從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的成長故事。
在這部電影中講述了成東青——黃曉明飾高考進入了燕京大學,與孟曉駿——鄧超飾和王陽——佟大為飾相遇成為了不折不扣的鐵哥們兒。一次上課孟曉駿對老師的講課不滿意,并為此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其他的同學很不滿,對孟曉駿和王陽大打出手,成東青等孟曉駿他倆跑出了大門就把大門緊緊鎖住,替他們挨了很多拳頭,從此他們成了鐵哥們兒。后來孟曉駿通過了托福考試去美國留學,成東青也因為在外做家教的事而被學校開除了。成東青與王陽成立了一個補習班,他們的課上得生動有趣,來補習的人越來越多,孟曉駿因為在美國經歷坎坷,決定回國與成東青、王陽合伙創辦了“新夢想”——一個培訓學校,這一路走來也并不是平平安安的,培訓學校越做越大,孟曉駿提出了將“新夢想”上市,成東青并不同意,為此孟曉駿差點放棄股權。后來美國的一家公司起訴“新夢想”盜取教材,因為這件事,成東青同意了“新夢想”上市的想法,最終市值上了三十億。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年里,有的人美國夢圓了,有的人夢碎了,有的人夢圓了又碎了,生活就是這樣,只要有夢想,生活就有意義,就會實現,成功者如馬云、老干媽、柳傳志這些人,他們都經歷過艱苦創業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這部電影告訴我:有夢想就要去實現,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不能讓世界改變我們,而是要讓我們去改變世界。同學們,我們現在就做好準備,為夢想而奮斗吧!
中國合伙人觀后感500字【篇6】
當《中國合伙人》的片尾響起鄧超、黃曉明和佟大為三人合唱的《光陰的故事》時,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再次被重重地擊中了。走出影院時,天上正飄著細雨,而我的心情卻晴朗無比。看一部好片子就是一次精神盛宴,《中國合伙人》就是這樣的好片子。
近半年來,中國大陸的影院中出現了多部動輒數億票房收入的電影,讓電影人頗為歡欣鼓舞。但,與票房的節節攀升不成正比的是,《泰囧》的輕松搞笑、《西游降魔篇》的魔幻鬧騰、《北京遇上西雅圖》的簡單快樂和《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混亂頹廢,都沒有激發出我任何寫觀后感的欲望,往往是看完了就完了,連把他們當做談資也是一兩天的光景。
好在,《中國合伙人》終于讓我再次拿起了手中的筆。這,或許是因為該片中不乏發人深省的東西。其實,前述的那些片子中,也不乏值得思考的臺詞。但或許是很多臺詞出現的場合或語氣,總是讓我覺得跟臺詞本身的內容不搭,以至于我忽略了這些臺詞所要表達的更深層面的東西。
《中國合伙人》是一部60后、70后乃至80后都能看得懂的片子。影片所跨越的20年恰恰是中國發生巨變的20年。片中的一首首老歌,是我們每一個人記憶中都抹不去的時代印記。而曾經的那場美國夢,也算是那個時代中國的最強音了。也許,鄧超扮演的孟曉駿代表了一大批人。當年就是有很多人懷揣著夢想來到了那個他們以為是熱土的美國,但最終他們在那里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于是這些人回來了,把自己創業的熱情和熱血揮灑在自己的祖國。
《中國合伙人》是一部勵志的片子,片子的三位主角雖是被逼無奈才成就了一番事業,但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很多積極的東西。黃曉明扮演的成東青,起步何其艱難?沒有教學的地方,就買上幾個雞腿,在肯德基教課,后來又廢物利用,將閑置的舊廠房當做教室和學校。在美國受夠了白眼與輕視的孟曉駿,回國后最想做的就是做成一件事,向美國人、向全世界證明自己。所以他放下了曾經的自以為是、放下了曾經對成東青的輕視,為了新夢想他幾乎拼盡了全力。汪洋,這個被稱為具有美國人思維的人,在情場失意后,終于改頭換面,投入了能讓自己發光發熱的地方。就是這樣的三個人,最終成就了中國第一支教育產業股,其市值竟是30億美元。
兩天來,一直忍不住哼唱“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真是一部讓人心情不錯的片子。片中,有太多值得回味的東西,如不同時代出現的為了談話而存在的乒乓球臺、把成東青的被拒簽說成是“美國人民不需要你”、把肯德基說成是美國來的一個大爺、把懷孕的'英語單詞pregnant說成是“撲來個男的”等等。還有很多發人深省的臺詞,如 “即便歲月將皺紋刻上我們的額頭,也不能讓皺紋刻在心里”。當然,我最喜歡是那句“夢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說得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