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狼的觀后感500字(精選5篇)
《誘狼》是一部抗日伏擊戰的軍事戰爭片,它以黃土嶺戰役這一經典戰例為故事背景,展現了八路軍高超的戰術素養。如果讓你寫一篇關于《誘狼》的觀后感,你會怎樣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誘狼的觀后感500字,希望你喜歡。
誘狼的觀后感500字精選篇1
《誘狼》是一部以解放軍少將曾雍雅在抗日戰爭期間的活動為主線,還原著名黃土嶺戰役全景的歷史題材影片。“狼誘子”是男主角曾雍雅的外號,這外號說的是誘惑敵方進入陷阱的人。引誘狡詐日本軍隊的任務艱巨又危險,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狼誘子”沒有過人膽識、謀略是不行的,而曾雍雅就是這樣一個膽略過人的八路軍戰士。但在影片里,主創人員沒有把精力全部用于展示曾雍雅的膽略,在對日軍、國黨軍隊以及八路軍中的女性軍人描寫方面,也著墨很多,在各方力量之間取得了影像平衡。無論是敵我雙方都拍得有血有肉、真實可信,沒有用貶低敵方的方式處理歷史題材,《誘狼》可謂是良心之作。
在《誘狼》里,日本軍官不傻、日本兵也不傻。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是日本的山地作戰專家,既熟讀《孫子兵法》、精通中國文化,又有極高的西方戰術修養,喜歡咖啡、也喜歡飲茶。阿部規秀1939年晉升為陸軍中將,同年秋天調集軍隊,對晉察冀軍區進行冬季大掃蕩,成功包圍了曾雍雅的部隊,若非曾雍雅判斷準確選對了突圍方向,恐怕早已全軍覆沒。在圍剿八路軍的同時,阿部規秀還下令屠殺無辜平民,執行槍決的日軍中有一名新兵,面對行將被射殺的中國人瑟瑟發抖,阿部規秀將這名新兵連人帶槍拖至被處決人跟前,握著他的手、逼著他將刺刀插入了中國人的胸膛,而這一切被張英(羅昱焜飾)看在眼里。
阿部規秀的形象正是歷史上日軍的真實面貌——既有超高的軍事素養,又冷血殘暴,但日本人也并非生性殘忍、嗜殺,在射殺鮮活的生命時,也會有惻隱之心。一個戰爭機器的產生,需要反復的腦,泯滅其人性,所以普通的日本民眾,也是戰爭的犧牲品。《誘狼》里清晰的傳達出了這種觀點,無疑是對戰爭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在影片的結尾處,日軍潰敗,新兵逃命,慌不擇路,正好被八路軍戰士張英撞見,后者荷彈步槍在手,卻給了日本新兵一條生路。正所謂恨有所起、恨有所終,不盲目仇恨、不擴大仇恨,才是完整的正義,才能永葆和平。
影片里的張英不但深明大義,而且能歌善舞、槍法如神,既是曾雍雅的親密戰友,又因為相互欣賞、暗生情愫。張英本是一所高校的校花,為了民族大義投身抗日事業,日軍掃蕩時背著傷員躲避日軍;在曾雍雅腦子發熱準備刺殺“叛徒”——國黨軍隊指揮官程步青(高明飾)時,及時勸阻(事實證明是誤會一場)。大決戰的前夜,我軍戰士發動了攻心戰術,張英演唱的日本民謠令日軍將帥潸然淚下、軍心大亂,而張英與日軍狙擊手的對決更是驚心動魄、蕩氣回腸。《誘狼》這一“巾幗不讓須眉”的女性形象無疑是成功的,在豐滿抗至中將,是歷史上我八路軍擊戰影片中女性軍人形象的同時,也讓觀眾看到了軍中兒女內心的真摯情感。
在描繪國黨軍隊方面,《誘狼》同樣做到了公正客觀、尊重歷史。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黨軍隊消極抗日,甚至充當偽軍是事實,但《誘狼》沒有將國黨軍隊全盤否定。國黨軍隊指揮官程步青與曾雍雅曾有聯合抗日的兄弟誓約,前者雖不愿違背誓約,但又懼怕日本人,只能詐病不參與日軍對八路軍的圍剿,不曾想被侄子奪了權力,部下成了偽軍。待與曾雍雅再次會面時,不僅誠心悔過、堅決抗日,還開槍打死了自己的漢奸侄子,在家國大義面前贖回了尊嚴。雖然國黨在抗日問題上,有其反復性,但《誘狼》并沒有將人物刻畫臉譜化,如實描繪了國黨人在人格與人性上的缺陷,肯定了其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決斷。
《誘狼》是一部尊重歷史、忠于歷史的重大歷史題材影片,有力地回擊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游而不擊”的誣言。同樣難能可貴的是,影片能夠尊重電影藝術創作規律,不再一味強調正面人物的人格魅力、人性光輝,而是將所有歷史人物全景展現,將反面人物也還原成人。這樣一群有血有肉戰爭時代的群像,合起來才是完整的歷史。只有最大限度的尊重歷史、還原歷史,才能讓今天未經歷過戰爭的年輕觀眾有所觸動,才能讓更多的人反思歷戰爭,才能更明白今日和平的不易,才能用行動保衛和平。
誘狼的觀后感500字精選篇2
為紀念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而創作的大型抗戰史詩戰爭片《誘狼》正式上映,重溫1939年前那場驚心動魄、浴血奮戰的戰役。電影在"主旋律"的同時也拍出了新意,《誘狼》以真實還原歷史,烽火兒女情也非常動人。
該片導演安瀾,曾執導《夜襲》《曾克林出關》等多部優秀戰爭題材影片,在拍攝抗戰片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其作品不僅創下了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的最高收視記錄,并且榮獲了華表獎、金雞獎、百合獎、金星獎等國內著名的電影獎項。
演員方面,不僅有鞏崢、羅昱焜等青年演員擔當主演,更是請來了侯勇、高明、陸彭等老戲骨前來助陣。《誘狼》是一部以解放軍少將曾雍雅(鞏崢飾)在抗日戰爭期間的活動為主線,還原著名黃土嶺戰役全景的歷史題材影片。但在影片里,主創人員沒有把精力全部用于展示曾雍雅的膽略,在對日軍、國民黨軍隊的描寫方面,也著墨很多,無論是敵我雙方都拍得有血有肉、真實可信,沒有用貶低敵方的方式處理歷史題材。
《誘狼》用當代年輕人易懂的語言和方法講述戰爭,也塑造了戰火中的真摯情感,其最獨特之處還是女性元素的運用。影片里的張英不但深明大義,而且能歌善舞、槍法如神,既是曾雍雅的親密戰友,又因為相互欣賞、暗生情愫。張英本是一所高校的校花,為了民族大義投身抗日事業,日軍掃蕩時背著傷員躲避日軍;在曾雍雅腦子發熱準備刺殺"叛徒"——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程步青(高明飾)時,及時勸阻。大決戰的前夜,我軍戰士發動了攻心戰術,張英演唱的日本民謠令日軍將帥潸然淚下、軍心大亂,而張英與日軍狙擊手的對決更是驚心動魄、蕩氣回腸。《誘狼》這一"巾幗不讓須眉"的女性形象無疑是成功的,在豐滿抗戰影片中女性軍人形象的同時,也讓觀眾看到了軍中兒女內心的真摯情感。
《誘狼》是由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點扶持,電影頻道節目中心等單位出品、攝制,深圳前海普惠眾籌交易股份有限公司、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廣東南方領航影視傳播有限公司、河北電影制片廠、八一電影制片廠、杭州道玄影視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全國發行。目前,該片正在全國熱映。
誘狼的觀后感500字精選篇3
《誘狼》,殷紅的字體,蒼勁的行書,在偌大的屏幕上一下子吸住了我的眼球,那猛烈的視覺沖擊,伴隨著影片雄壯激昂的配樂,直透我的心扉。這紅色浸潤著為國捐軀烈士的鮮血,這蒼勁迸發著怒火,彰顯著中華兒女抗戰救國的豪情。
無論是劇情的發展,人物的刻畫,還是場面的渲染,《誘狼》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簡捷、明快”。緊湊的事件銜接,精煉的臺詞,純粹的表演,單純的場景……不同于以往抗戰片的扭捏做作,無病呻吟,故弄玄虛,惺惺作態,一會兒飛檐走壁,一會兒手撕鬼子,而是一幕幕真情史實的再現、至純至美。正因為這“簡捷、明快”主題突出,人物鮮明的整體感,塑造了一部充滿著愛國主義情懷,優秀且出眾的大片,我敢斷言:《誘狼》必定火爆。
他,在思索著什么……謀略的智慧透著大將的風度隱現在他的面部。瞧,他犀利、剛毅而深邃的眼神,帶著誘人的神秘似乎在告訴我們接下來的“精彩”。就在這深邃的眸子中,一身著戎裝戰士的“不凡”,完全籠罩在大無畏氣概和海納百川的坦蕩里。“支隊長,村南涌現大批鬼子,……我們被鬼子包圍了……”險惡消息使他眉頭緊鎖,雙眼迸射出軍人的威猛。“三大隊斷后,往西面沖……”他干脆利落,果敢善斷,戰場統帥的風范也把我指揮進了銀幕。面對東嶺山上蜂擁而至的鬼子,他首當其沖,挺身而出,懷著救民族于危亡的烈士壯志,以其超凡的智慧和勇氣,成功突圍于日軍阿部規秀獨立第二混成旅團所部3000多人包圍之中。在這次戰斗中,他的戰友曹德本以及許多戰士都英勇犧牲。面對著侵略者的兇殘,他發出了高昂的怒吼:“此仇必報”!誓死捍衛民族尊嚴,寧死不當亡國奴的精神,全然升騰在他身上。他,就是本片的主人公,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第三游擊支隊支隊長兼政委、抗戰英雄曾雍雅,而詮釋這位英雄史詩的就是本片的領銜主演、著名青年演員鞏崢。鞏崢,充滿英雄氣概的完美表演,將曾雍雅將軍演繹的惟妙惟肖,淋漓盡致,一位革命先輩的鮮活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與其說這是影片的最大看點,不如直接說挑大梁的鞏崢,他——就是英雄的化身。有誰能夠知道,看似“奶油”的鞏崢,骨子里還藏匿著辛辣與生猛。好像這部片子,就是為他而作。
影片中血雨腥風、戰火硝煙的場景,觸動了我關聯淚點的那根神經,并深深地激起了我強烈的民族使命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撒熱血,用生命換來的。他們在艱苦卓絕的環境里,不畏強敵、舍身救國、不屈不撓,這種精神時刻鼓舞著后輩。“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今的年輕人,更應心懷崇高理想,充滿奮斗激情,以愛國愛黨愛人民作為必須具備的價值取向不斷自勉,以此才是真正的熱愛我們來之不易的今天。我一直對弘揚正能量、主旋律的革命歷史題材的影片情有獨鐘,對“英雄”更是懷有無比崇敬。曾設想,做一位像他們一樣的女英雄多好!
影片《誘狼》作為獻禮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鼎力之作,抗戰巨制,給人帶來了強大的震撼與正氣。導演由執導過多部軍旅、戰爭題材的老將安瀾擔綱。影片講述了1939年東嶺山、雁宿崖、黃土嶺生死之戰中,八路軍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光榮事跡。回顧歷史,以曾雍雅為代表的八路軍將士強敵面前,不怕犧牲,與被稱為“名將之花、山地戰專家”、狂妄自大的阿部規秀斗智斗勇的頑強抗擊,最終將阿部規秀及其所屬部隊誘入黃土嶺,一舉殲滅的英雄壯舉。黃土嶺戰役的勝利,是繼平型關大捷后八路軍抗日戰場的又一大捷,極大地增強了當時全國人民抗擊侵略者的信心,激發了斗志,堅定了把日寇趕出中國的決心。整部影片采用實拍與特效結合,將氣勢恢宏、無比慘烈的戰爭場面展現得淋漓盡致。令人心潮亢奮,甚至躍躍欲試的“震撼之感”,完全來源于片子創作的真實性,而絕非因特效的渲染而成。這在很多抗戰片中,屬于鮮例,恰恰是這樣的影片才會激起人們心底那份最真摯、最炙熱、最淳樸的民族愛國之情。
誘狼的觀后感500字精選篇4
電影《誘狼》開播后,連續看了兩遍,每次看完都令人熱血沸騰、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因為這不僅僅是一部很長時間以來難以見到的好劇,更因為他是一段歷史的真實,還因為他是我們軍一位老首長的親身經歷。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在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軍事家和千百萬將士們,在同軍閥、同國民黨獨裁者、同日本帝國主義、同美帝國主義等反動派長期浴血奮戰的斗爭中總結出來的,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繼古代《孫子兵法》后的又一顛峰,而其影響卻是世界級的,怎么評價都不過分。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國家就是美國,它確實是武裝到牙齒了,美國建國二百多年來進行了一百六十多場戰爭,大多取得了勝利,但在它較大的五次敗仗當中,有兩次是敗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手下,一次是朝鮮戰爭、一次是越南戰爭。特別是朝鮮戰爭是美軍永遠的傷痛、永遠抹不去的陰影!所以美國軍事將領和政治家多次公開宣布不會到中國大陸作戰,不是他不想與中國為敵,而是他們被打得束手無策,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是陸戰之神!他們認為中國的原子彈、導彈等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軍隊加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髓是什么?他為什么讓敵人聞風喪膽?《誘狼》做了最好的詮釋,堪稱為教課書。首先,毛主席、共產黨領導的是正義之戰。戰爭是武器間的較量、是人與人之間的對抗、是各種謀略的對比等等,但說道底是人心之間的搏斗。抗戰中的我軍,大都是農民、泥腿子,他們沒想打仗、不會打仗,但在日本鬼子燒殺搶掠面前,為了給親人報仇、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不得不起來做殊死的搏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誘狼》中不多的場景和畫面,把這一真理表現的清清楚楚。因為日本帝國主義者和美帝國主義者都不愿意正視這一基本的道理,所以他們永遠也弄不清“毛澤東思想”偉大在何處。劇中一位受傷的干部以死掩護了我們的女戰士,而女戰士目睹戰友的犧牲,我們從她的雙眼中看到了復仇的怒火!這就是我軍戰士奮勇殺敵的動力,這就是我們戰友情的真實含義!其次,毛主席、共產黨領導的是人民戰爭,這些人民是我們黨用革命道理喚醒的,也是敵人用槍、炮、刺刀教育起來的。從兵力上來說,是敵眾我寡,但從劇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八路軍掩護著群眾,而一但打起來,又是群眾在支援八路軍,軍力對比就不能簡單地看是一個旅團,還是一個支隊了。這個數學題,是最令西方軍事家頭痛的,他們怎么也算不明白這個力量對比。
還有,我們除了支隊、旅、團外,還有多如牛毛的縣大隊、區小隊,他們就像在鐵扇公主肚子里的孫悟空一樣,在戰斗中也發揮了自己的作用,這就是人民戰爭。此外,曾支隊帶人到敵人占據的縣城,不是“混進去”的,也不是“潛入”的,就是大搖大擺走進去的,除了個人膽識外,因為他們不用化妝,本來就是農民中出來的,要說“演”地像,不如說本色就是。第三,毛澤東軍事思想中有正確的戰略戰術。抗戰一開始,經過全面的分析,毛主席發表了《論持久戰》,從戰略高度把握住了抗戰的全局,這部著作奠定了毛主席作為軍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它也被西方軍事專家們評為世界最杰出的十部軍事著作之一(《孫子兵法》列十部之首)。之后,我黨、我軍又根據敵強我弱的現實,摸索出開展敵后游擊戰、運動戰等一系列十分有效的戰略戰術。而打伏擊戰就是屢試不爽的好辦法。平型關大戰,我軍設伏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的士氣,其作用決不僅僅是消滅了多少敵人所體現的。而黃土嶺設伏擊斃日本名將之花,這給日本侵略者在心里上的打擊也是極大的,它預示了所有日本侵略者的下場!你日本僅有的在德國培訓的山地作戰專家,而且是名將之花,卻敗在我們本不出名的曾支隊手下,可見你的“花”的含金量之低。
令人費解的是,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總有一些敵手不服氣,認為八路軍、解放軍是“土包子”、打仗不正規,被俘了還不服氣,要拉出去“擺開架勢”重打一次,這就是他們培養的書呆子,根本不懂“水無常形、兵無常勢”的道理,煮熟的鴨子,嘴還硬。可是我們現在也有些人對我黨、我軍的敵后游擊戰等,在抗戰中的地位、作用產生疑問,這恐怕就是美國對我國進行網絡攻擊戰的結果。但《誘狼》狠狠地搧了這種怪論一耳光!是曾支隊和他的戰友第一個擊斃日軍的所謂“名將之花”!這就是最基本的事實!第四,黃土嶺大捷,是曾支隊和他的戰友們正確執行、靈活運用戰略戰術、充分調動各種因素的結果。任何一個好主意、好辦法都要有好的人去執行。
劇中對我軍的內部關系做了真實、客觀的.描寫,深刻闡示了我軍官兵一致、身先士卒、團結友愛、互相配合、齊心協力與敵人殊死搏斗的精神,許多人物都栩栩如生。女干部、“眼鏡”等等都是曾支隊的戰友,也配當他的戰友,他們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還有巧施連環計誘使鬼子就范、戰中策反分化瓦解敵人、甚至置敵于“四面楚歌”的場景,都形象地展現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內涵。第五,劇中的主人公、我們的老首長曾雍雅將軍個人的人格魅力,也征服了觀眾。我的家人都說曾支隊不僅人長地帥,而且有勇有謀,膽大心細,敢愛敢恨!我說我們的老首長確實是儀表堂堂、濃眉大眼的帥哥。但我從他總做沙盤、捏敵酋的泥人看出,他是能把戰場形勢研究透,把對手脾氣秉性摸地準的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所以,之所以成為“狼誘子”,而且出自共和國元帥之口,決非偶然;能把德國培養的“狼”誘殺成功,一定有其內在的邏輯。經過參謀培訓,使我能把平面的二維的地圖,通過等高線等看到立體的三維效果,使我明白為什么許多軍事將領那么愛看地圖。曾支隊不僅能看地圖,而且能做沙盤,說明他記憶力好;長時間地看地圖、沙盤,他是在做戰場撕殺時的場景演變、推斷,說明他邏輯思維能力強;而看圖有立體感的人,其形象思維能力也很棒。這是一位智商很高的人,他又把阿部規秀性格“捏”到骨子里了,阿部規秀的死就是一種必然!過去,我第一次知道我軍攻打錦州開始時,在錦北曾師長有個“滲透戰”之說,我就十分感嘆:把一個復雜的作戰行動用這三個字即形象又透徹的概括出來,讓大家都馬上就理解我們的作戰意圖,太有想象力了!現在看起來,曾支隊的想象力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是有深厚基礎的。
過去,我還見到曾將軍在任40軍軍長時,與后進戰士談心的照片,并以此拍攝了電影《哥倆好》。以一位將軍為背景,拍出多部能跟上主旋律的作品,怕也是不多的。所以,曾將軍不僅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執行者,也是實踐者,《誘狼》就是證明。
誘狼的觀后感500字精選篇5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只有少部分人還會在玩樂中不忘記我們的革命先輩們,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沒有他們現在的我們恐怕還是受別人欺負的舊社會時期的中國人。今天,懷著感恩革命先烈的心,我陪父母觀看了抗戰影片《誘狼》。
1939年11月,我方八路軍與日軍在太行山和黃土嶺上激戰。通過黃土嶺和雁宿崖兩場誘殲戰,消滅日軍混成的第二旅團1500余人,還擊斃了日本非常有名的“名將之花”——中將方旅團長阿部規。日本舉國震驚,“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這是自抗戰以來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級別的將領。這兩場誘殲戰的勝利,再次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彰顯了八路軍戰略戰術素養和毛澤東山地游擊戰的威力,極大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士氣,回擊了對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謠言。這次的戰斗打出了敵后戰場堅持抗戰的決心與斗志,為后來的抗日戰爭打下了非常扎實的基礎。
《誘狼》不是一個很簡單的抗日故事,抗日戰爭只是一個表層的故事,電影里面的兄弟情義、戰火情緣才是最讓人動容的環節。這部電影里面有對人性的刻畫,有對友情的歌頌,即使是一個“壞人”也是有感情的,它們甚至會為了情誼而奮不顧身。
看完了《誘狼》這部電影后,我深受啟發,只要有信心,天大地大的事兒都是小菜一碟,無論對手多么強大,敢拼就會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