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舊時多以“鼎新革故”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后泛指事物的破舊立新。《參同契》卷上:“御政之首,鼎新革故。”宋李格非《<洛陽名園記>序》:“配造物而相嫵媚,爭妍競巧于鼎新革故之際。”亦省作“鼎革”。隋許善心《神雀頌》:“質文鼎革,沿習因成。”唐徐浩《謁禹廟》詩:“鼎革固天啟,運興匪人謀。”明徐復祚《投梭記·渡江》:“朝廷多故,須知鼎革天之數。”郭沫若《我的學生時代》:“而且在那鼎革的時期,學校多是奉行故事。”
鼎新的解釋去舊;更新、革新方且言其主鼎新文物,教被華夷。;;陸游《入蜀記》去舊鼎新詳細解釋更新;革新。唐王勃《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基構鼎新,亭欒櫨嶪。”宋曾鞏《請改官制前預選官習行逐司事
革故的解釋《易·雜卦》:“革,去故也。”后因以“革故”指革除舊的。《梁書·武帝紀上》:“飛鴻滿野,長彗橫天,取新之應既昭,革故之徵必顯。”唐李商隱《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鼎新麾一舉,革故法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