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ad-sidepavilion]古時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設(shè)立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餞別親友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鈴》
古時于道路每隔十里設(shè)長亭,故亦稱“十里長亭”。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為送別之處。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唐杜牧《題齊安城樓》詩:“不用憑欄苦迴首,故鄉(xiāng)七十五長亭。”《群音類選·<新水令>套曲》:“水程過了山程狹,短亭過了長亭罷,何日里結(jié)煞。”清龔自珍《摸魚兒》詞:“朝朝送客長亭岸,身似蘆溝柳樹。”參見“十里長亭”。
長的解釋長(長)á兩端的距離:長度。長度大,與“短”相對,指空間,亦指時間:長短。長空。長短句(詞的別名)。長夜(a.漫長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長風(fēng)破浪(喻志趣遠(yuǎn)大)。長歌代哭(以歌代哭
亭的解釋亭í有頂無墻,供休息用的建筑物,多建筑在路旁或花園里;涼亭。牡丹亭。建筑得比較簡單的小房子:書亭。郵亭。崗?fù)ぁ_m中,均勻:亭勻。正,當(dāng):亭午(正午,中午)。部首:亠;筆順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