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不仇”。1.不回答。《詩·大雅·抑》:“無言不讎,無德不報。”朱熹集傳:“讎,答。”
(2).不相等。《新唐書·信安王李袆傳》:“褘功多,執(zhí)政害之,賞不讎,為當(dāng)時所恨。”
(3).無征驗;不實。《漢書·郊祀志上》:“五利妄言見其師,其方盡,多不讎。”顏師古注:“讎,應(yīng)當(dāng)也。不讎,無驗也。”《明史·宦官傳二·陳奉》:“奸人訐奏,語多不讐。”
(4).不售。《逸周書·小開》:“汝恭聞不命,賈粥不讐,謀,念之哉!”朱祐曾校釋:“讐、售古今字。”漢賈誼《新書·春秋》:“酤家不讎其酒,屠者罷列而歸。”
不的解釋不ù副詞。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gòu)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xué)無術(shù)。不速之客。單用
讎的解釋讎(讎)ó校對文字:校讎。讎校。讎定(校對并加以考證)。同“仇”。同等:“史高與金安上……皆讎有功”。售,給價。應(yīng)對:讎問(辯駁問難)。古同“酬”,酬酢。部首:隹;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