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義於眾賢之外。”謂支解釋《莊子·逍遙游》篇,有新的獨到見解,與郭象、向秀諸家不同。后因以“標新立異”謂提出新的見解,表示與眾不同。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文壇三戶》:“以自附于‘風雅之林’又并不想另樹一幟,因此也決不標新立異。”巴金《春》五:“人家都這樣講,這樣做,要是你一個人偏偏標新立異,人家就要派你不是了。”
標新的解釋標舉新的主張。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五:“古人門戶雖各自標新,亦各有所祖述。”朱自清《文學的標準與尺度》:“有的依據著‘風流’那個標準,結果就是標新的文學。”參見“標新立異”。
立異的解釋.猶言背離。《南史·崔慧景傳》:“崔護軍威名既重,乃誠可見。既已脣齒,忽中道立異。”《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元年》:“若不早定大業,脫有一人立異,即損威德。”.持不同的態度或看法。宋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