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tyleormannerofwriting]∶組織文字,表達意思
(2)[(ofagovernmentoffice)sendanofficialcommunicationtootherorganizations]∶給某處發(fā)公文
(1).修明文教。《史記·留侯世家》:“殷事已畢,偃革為軒,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fù)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復(fù)用兵乎?”《漢書·匡衡傳》:“陛下祇畏天戒,哀閔元元,大自減損,省甘泉、建章宮衛(wèi),罷珠崖,偃武行文,將欲度唐虞之隆,絶殷周之衰也。”
(2).組織文字,表達意思。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格局》:“繩墨不改,斧斤自若,而工師之奇巧出焉。行文之道,亦若是也。”金松岑《文學(xué)上之美術(shù)觀》:“鼓動詩腸,提倡雅奏,亦行文之樂事乎?”魯迅《南腔北調(diào)集·談金圣嘆》:“經(jīng)他一批,原作的誠實之處,往往化為笑談,布局行文,也都被硬拖到八股的作法上。”
(3).見“行文書”。
行的解釋行í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蹤。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遠自邇。出外時用的:行裝。行篋。行李。流通,傳遞:行銷。風行一時。從事:進行。流動性的,臨時性的:行商。行營。
文的解釋文é事物錯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燦若文錦。刺畫花紋:文身。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文盲。以文害辭。用文字記下來以及與之有關(guān)的:文憑。文藝。文體。文典。文苑。文獻(指有歷史價值和參考價值的圖書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