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fanation)recuperateandmultiply]∶休養生息
然百姓離秦之酷后,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史記·曹相國世家》
光知時務之要,輕繇薄賦,與民休息。——《漢書·昭帝紀贊》
(2)[havearest;takearest;rest]∶暫停活動,以恢復精神體力
她星期天才得到休息
勞農夫以休息之。——《呂氏春秋·孟冬紀》
(3)[stop]∶停止
斡流遷徙,固無休息,終則有始,孰知其極。——《鹖冠子·世兵》
萬物變化,固亡休息。——《漢書·賈誼傳》
(1).謂暫停活動,以恢復精神體力。《詩·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息。”宋蘇軾《上蔡省主論放欠書》:“凡今之所追呼鞭撻,日夜不得休息,皆更數赦,遠者六七赦矣。”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青娥》:“因述往蹟,仲仙始信。場后不暇休息,命駕同歸。”蕭紅《回憶魯迅先生》:“雖然客廳里也擺著一張可以臥倒的藤椅,我們勸他幾次想讓他坐在藤椅上休息一下,但是他沒有去,仍舊坐在椅子上。”
(2).謂使暫停活動,以恢復精神體力。《呂氏春秋·孟冬》:“是月也,大飲蒸,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勞農夫以休息之。”《宋書·張暢傳》:“此精甲十萬,人思致命,恐輕相凌踐,故且閉城耳。待彼休息士馬,然后共治戰場,剋日交戲。”
(3).休養生息。《史記·曹相國世家》:“然百姓離秦之酷后,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南朝宋鮑照《河清頌序》:“豈徒世無窮人,民獲休息,朝呼韓,罷酤鐵而已哉。”《新唐書·高季輔傳》:“畿內數州,京師之本,土狹人庶,儲畜少而科役多,宜蒙優貸,令得休息,彊本弱支之義也。”清魏源《圣武記》卷十:“自元年至七年帶征,緩征逋欠錢糧,普予豁免,與百姓休息。”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第二編第二章第一節:“官吏少做一些惡,有利于人民的休息。”
(4).特指處于和平環境中,社會安定。唐張九齡《敕北庭經略使蓋嘉運書》:“先聲既振,后殿載揚,兇黨聞之,卷甲而遁,使我邊鎮,且得休息。”《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直至二帝蒙塵,高宗泥馬渡江,偏安一隅,天下分為南北,方得休息。”清夏燮《中西紀事·粵民義師》:“自是英夷之在粵者稍稍斂戢,相與休息者數年。”
(5).休致,官吏年老去職。《后漢書·班超傳》:“妾竊聞古者十五受兵,六十還之,亦有休息不任職也。”宋王安石《乞改三經義札子》:“幸蒙大恩,休息田裹,坐竊榮祿,免于事累。”金王若虛《太一三代度師蕭公墓表》:“師嘗謂人生貴適意,顧名雖尊顯而身甚勞,浩然有休息志。”
(6).休假;休整。《晉書·王渾傳》:“時州兵并放休息,眾裁一旅,浮淮潛濟,出其不意,瑩等不虞晉師之至。”《資治通鑒·魏明帝景初二年》:“帝曰:‘還往幾日?’對曰:‘往百日,攻百日,還百日,以六十日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
(7).停止。漢賈誼《鵩鳥賦》:“萬物變化兮,固無休息。”唐蘇渙《變律》詩:“開目為晨光,閉目為夜色,一開復一閉,明晦無休息。”清魏源《天臺石梁雨后觀瀑歌》:“千山萬山惟一音,耳畔眾響皆休息。”毛*《中國*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8).喻死亡。唐桑叔文《淮南節度討擊付使田侁墓志》:“一朝休息,平生已矣。”
休的解釋休ū歇息:休整。休假。休閑。離休。停止:休業。完結(多指失敗或死亡)。舊指丈夫把妻子趕回母家,斷絕夫妻關系:休妻。不要:休想。休提。吉慶,美善,福祿:休咎(吉兇)。助詞,用于語末,與“
息的解釋息ī呼吸時進出的氣:鼻息。喘息。嘆息。窒息。瞬息萬變。停止,歇: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寧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繁殖,滋生:休養生息。滋息。音信:消息。信息。兒女:子息。利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