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tpresent]∶目前;眼下
日下天氣已涼
(2)[capital]∶舊時“日”指帝王,“日下”指京都
(3)[sunset]∶日入。日沒。太陽落下去
日下西山頭
(4)[godowneveryday]∶一天天地衰落;逐日走下坡路
人心不古,世風日下
(1).太陽落下去。北周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既而日下澤宮,筵闌相圃,悵徙蹕之留歡,眷迴鑾之餘舞。”唐李嶠《奉教追赴九成宮途中口號》:“雨餘林氣靜,日下山光夕。”
(2).指太陽落下去的地方。形容遙遠。唐王勃《滕王閣詩序》:“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云間。”
(3).指京都。古代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地為“日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坐。張令共語……陸舉手曰:‘云間陸士龍。’荀答曰:‘日下荀鳴鶴。’”徐震堮校箋:“日下,指京都。荀,潁川人,與洛陽相近,故云。”唐錢起《送薛判官赴蜀》詩:“邊陲勞帝念,日下降才杰。”明高啟《送王孝廉至京省其父》詩:“君言省覲敢辭苦,況是日下非天涯。”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八章:“永明十年,始于興福寺講《成實論》。先輩法師,排競下筵。名振日下,聽者千餘。”
(4).目前,目下。《唐大詔令集·政事·咸通七年大赦》:“今南蠻已加招撫,冀就弭寧,日下但嚴守封疆,且備要害。”《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日下天色且是涼,便放五日也不妨。”
(5).即日,當天。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虎符》:“開禧間,慈明陰贊寧皇誅韓侂胄……御批云:‘已降御筆付三省,韓侂胄已與在外宮觀,日下出國門,仰殿前司差兵士三十人防護,不許疎失。’”《三國演義》第二回:“來早設朝,使廷臣奏董太后原係藩妃,不宜久居宮中,合仍遷於河間安置,限日下即出國門。”《水滸傳》第六三回:“﹝太師﹞犒賞三軍,限日下起行,大刀闊斧,殺奔梁山泊來。”
(6).東方古國名。《爾雅·釋地》:“觚竹、北戶、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郭璞注:“觚竹在北,北戶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東,皆四方昏荒之國。”邢昺疏:“日下者,謂日所出處其下之國也。”
日的解釋日ì離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稱“太陽”):日月星辰。日晷(?)(古代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陽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白天,與“夜”相對:日班。
下的解釋下à位置在低處的,與“上”相對:下層。下款。等級低的:下級。下品。下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藝術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藝術,常與“陽春白雪”對舉)。方面,方位: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