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徭役的人。《荀子·王霸》:“使衣服有制,宮室有度,人徒有數,喪祭械用皆有等宜。”楊倞注:“人徒,謂胥徒。給徭役者也。”南朝宋鮑照《從過舊宮》詩:“微臣逢世慶,征賦備人徒。”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下:“主(安樂公主)不悅,因大役人徒,別掘一池,號曰:‘定昆池’。”清潘耒《汴河行為方中丞歐馀作》:“指揮人徒三十萬,北河柳盡南河柯。”
(2).庶民,民眾。《墨子·非攻中》:“以攻戰(zhàn)之故,土地之博,至有數千里也;人徒之眾,至有數百萬人。”《史記·春申君列傳》:“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眾,兵革之彊,壹舉事而樹怨於楚,遲令韓魏歸帝重於齊,是王失計也。”漢蔡邕《述行賦》:“人徒凍餓,不得其命者甚眾。”
人的解釋人é由類人猿進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并能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動物:人類。別人,他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待人熱誠。人的品質、性情、名譽:丟人,文如其人。己我部首
徒的解釋徒ú步行:徒步。徒涉。空:徒手。白白地:徒然。徒勞無益。只;僅僅:家徒四壁。從事學習的人:徒弟。徒工。學徒。師徒。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黨徒。人(多指壞人):匪徒。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