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endthechimneyandremovethefueltopreventapossifontlefire]有一家的煙囪很直,旁邊堆著許多柴火,有客勸主人改建彎曲的煙囪,把柴火搬開,不然有著火的危險,主人不聽,不久果然發(fā)生了火災(zāi)(見于《漢書·霍光傳》)。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藝文類聚》卷八十引漢桓譚《新論》:“淳于髠至鄰家,見其灶突之直而積薪在傍,謂曰:‘此且有火’,使為曲突而徙薪。鄰家不聽,后果焚其屋,鄰家救火,乃滅。烹羊具酒謝救火者,不肯呼髠。智士譏之曰:‘曲突徙薪無恩澤,燋頭爛額為上客。’蓋傷其賤本而貴末也”。突,煙囪。又見《漢書·霍光傳》、漢劉向《說苑·權(quán)謀》。后用以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唐杜牧《李給事》詩之一:“曲突徙薪人不會,海邊今作釣魚翁。”清黃遵憲《福州大火行》:“曲突徙薪廣恩澤,愿亟靖海安天驕。”梁啟超《讀<日本書目志>書后》:“曲突徙薪,不達(dá)而歸。”亦作“曲突移薪”。清李漁《玉搔頭·媲美》:“曲突移薪計未忠,焦頭爛額敢居功。”亦省作“曲突”。三國魏應(yīng)璩《百一詩》:“曲突不見賓,焦頭為上客。”宋王安石《吳正肅公挽辭》之二:“曲突非無驗,方穿有不行。”王闿運(yùn)《愁霖賦》:“邑犬之吠兮眾所怪也,曲突之早謀客之害也。”
曲突的解釋.指煙囪。晉張協(xié)《雜詩》之十:“里無曲突煙,路無行輪聲。”南朝梁何遜《七召》:“圜堵常閉,曲突無煙。”清蔣廷錫《六荒詩·柴荒》:“八口望曲突,嗷嗷嘆枵腹。”.見“曲突徙薪
徙薪的解釋見“徙薪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