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澤名。即今鄱陽(yáng)湖。在江西省北部。又名彭湖、彭蠡。《韓詩(shī)外傳》卷三:“左洞庭之波,右彭澤之水。”
(2).縣名。漢代始設(shè)。在今江西省北部。晉陶潛曾為彭澤令,因以“彭澤”借指陶潛。唐王勃《滕王閣詩(shī)序》:“睢園緑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唐劉知幾《史通·稱謂》:“有匹夫而不名者,若步兵、彭澤之類是也。”清秋瑾《菊》詩(shī):“鐵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澤志徒雄。”
彭的解釋彭é姓。彭ā〔彭彭〕a.眾多的樣子,如“行人彭彭”;b.雄壯有力的樣子,如“四牡彭彭”。部首:彡;
澤的解釋澤(澤)é水積聚的地方:大澤。湖澤。潤(rùn)澤(潮濕)。沼澤。金屬或其他物體發(fā)出的光亮:光澤。色澤。恩惠:恩澤。澤及枯骨(施惠于死人)。洗濯。汗衣,內(nèi)衣。澤(澤)ì古同“釋”,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