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afontulouswildfonteast]∶古書上說的一種兇猛的野獸
前有摯獸,則載貔貅。——《禮記·曲禮》
(2)[fontravetroops]∶比喻驍勇的部隊
命貔貅之士,鳴檄前驅。——《晉書·熊遠傳》
亦作“豼貅”。1.古籍中的兩種猛獸。《逸周書·周祝》:“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為可服?”《史記·五帝本紀》:“﹝軒轅﹞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司馬貞索隱:“此六者猛獸,可以教戰。”徐珂《清稗類鈔·動物·貔貅》:“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遼東人謂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連舉之。”
(2).多連用以比喻勇猛的戰士。唐張說《王氏神道碑》:“赳赳將軍,豼貅絶羣。”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羨威統百萬貔貅,坐安邊境。”清畢著《紀事》詩:“乘賊不及防,夜進千貔貅。”柳亞子《讀史》詩之七:“緑林家世擁貔貅,乳臭兒郎據上流。”
貔的解釋貔ì〔貔子〕即“黃鼬”。〔貔貅〕a.傳說中的一種猛獸;b.喻勇猛的軍士或軍隊,如“貔貔之士”。〔貔虎〕喻勇士或勇猛的軍隊。傳說中的一種野獸,似熊,一說似虎。部首:豸;筆順編
貅的解釋貅ū〔貔貅〕見“貔”。部首: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