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賜給有殊勛的諸侯或大臣的“九錫”之一。鑿殿基為登升的陛級,納之于檐下,不使尊者露而升,故名。《韓詩外傳》卷八:“諸侯之有德,天子錫之,一錫車馬……五錫納陛。”《漢書·王莽傳上》:“朱戶、納陛。”顏師古注引孟康曰:“納,內也,謂鑿殿基際為陛,不使露也。”一說,納陛為致于殿兩階之間,便于上殿。見《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是用錫君納陛以登”李周翰注。后代亦以為對大臣的優遇。《宋史·呂端傳》:“又以端軀體洪大,宮庭階戺稍峻,特令梓人為納陛。”此為木制者。
納的解釋納(納)à收入,放進:出納。藏污納垢。接受:采納。笑納。納諫。享受:納福。納涼。繳付:納稅。補綴,縫補;現多指密密地縫:納鞋底。姓。繳出吐部首:纟;
陛的解釋陛ì〔陛下〕對國王或皇帝的敬稱。〔陛見〕謁見皇帝。〔陛辭〕臣子向皇帝告別。宮殿的臺階:陛級。階陛。部首: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