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靖康之變,康王(高宗趙構)質于金,與金太子同射。康王三矢俱中,金人以為此必揀選宗室之長于武藝者冒名為之,留之無益,遣還。康王得脫,奔竄疲困,假寐于崔府君廟中,夢神人曰:“金人追及,速去之。已備馬于門首。”康王驚覺,馬已在側,躍馬南馳。既渡河而馬不復動,下視之,則泥馬也。見宋辛棄疾《南渡錄》。高宗泥馬渡江,宋元以來爭傳樂道,文人筆記頗多記載,而行跡、地方時有抵牾不同。《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康王泥馬渡江,棄了汴京,偏安一隅,改元建炎。”《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直至二帝蒙塵,高宗泥馬渡江,偏安一隅,天下分為南北,方得休息。”清趙翼《陔馀叢考·高宗泥馬渡江之訛》:“宋高宗初至杭州,即命立崔府君廟,以示靈異,於是精忠小説遂有泥馬渡江之説。”
泥馬的解釋宋徽宗第九子康王構宋高宗再度使金,至磁州,留守宗澤勸留,不從。澤乃借神以止之,曰:此間有崔府君廟,甚靈,可以卜珓。是夜人報廟中泥馬銜車輦等物填塞去路。康王因止不前。事
渡江的解釋使用船舶、竹筏等工具橫穿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