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穿鞋。《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七·君子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明方孝孺《息耕亭記》:“彼晨而興,纓冠納履。”《鏡花緣》第八三回:“所以信陵君為侯生執轡,張子房為圯上老人納履,后來興王定霸,做出許多事業。”
(2).借指辭別。明陶宗儀《輟耕錄·屨舄履考》:“古人舄、屨、履至階必脫,唯著韤而入……漢賜劍履上殿,是不賜則不敢著履上殿明矣。諫不行則納履而去。納,結也。”明張居正《答浙江吳巡撫書》:“未有勛庸以報知遇,即納履而去,忠義之士,固如是乎?”
納的解釋納(納)à收入,放進:出納。藏污納垢。接受:采納。笑納。納諫。享受:納福。納涼。繳付:納稅。補綴,縫補;現多指密密地縫:納鞋底。姓。繳出吐部首:纟;
履的解釋履ǚ鞋:西裝革履。削足適履。踐踩,走過:履歷(.個人的經歷;.記載履歷的文件)。履任。履險如夷(走在險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處險境而不畏懼,又喻安全地度過險境)。如履薄冰(身臨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