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敲鑼等發出信號撤兵回營。《水滸傳》第九七回:“盧先鋒兵到,見孫安勇猛,盧先鋒令鳴金收兵。”《說岳全傳》第七五回:“將近宋營,虧得宋營軍士鳥槍噴筒,強弓硬弩,飛蝗一般放來。粘得力等只得鳴金收兵。”亦作“鳴金收軍”。《三國演義》第六五回:“恐張飛有失,急鳴金收軍。”《明史·楊鎬傳》:“鎬以如梅未至,不欲寅功出其上,遽鳴金收軍。”《說岳全傳》第七七回:“恰遇陸文龍抄出后邊,山獅駝、連兒心善二人正遇著,又殺了一陣。天色已大明,各自鳴金收軍。”
鳴金的解釋敲鑼,古代戰爭中收兵不戰的信號鳴金收兵詳細解釋.敲擊鉦、鐃等金屬樂器。后多指敲鑼。古代多用以表示軍士進退的信號。《孔叢子·問軍禮》:“加刑罰,戮於社主之前,然后鳴金振旅。”《水滸傳》第五四回:“宋
收兵的解釋∶從戰場或沖突地方撤回軍隊,結束戰斗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借指結束工作草率收兵詳細解釋.招收士兵。《史記·陳涉世家》:“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后漢書·光武帝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