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餔
〈動(dòng)〉
(形聲。從饣,甫聲,本義,申時(shí)食) 食;吃 [eat]
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 餔
〈名〉
用糖漬的干果 [preserved fruit]。如:餹餔(糕點(diǎn))
餔【戌集下】【食部】 康熙筆畫(huà):16畫(huà),部外筆畫(huà):7畫(huà)
《廣韻》博孤切《集韻》《韻會(huì)》《正韻》奔模切,音逋。《玉篇》日加申時(shí)食也。《呂氏春秋》旦至食,食至日昳。昳至餔,餔至下晡,下晡至日夕。
又食也。《楚辭·漁父》餔其糟而啜其醨。
又通作哺。《後漢·趙壹傳》弟季出,遇赤眉賊將,爲(wèi)所哺。
又《廣韻》《正韻》薄故切《集韻》《韻會(huì)》蒲故切,音捕。《集韻》餹餔,餌也。或作?
。
又《正字通》餳之濁者曰餔。
又鳥(niǎo)名。《爾雅·釋鳥(niǎo)》鴩,餔敊。《註》未詳。《釋文》餔,音步。
又《集韻》博故切,音布。與食也。《前漢·高帝紀(jì)》老父請(qǐng)?,因餔之。《師古曰》以食食之謂之餔。
餔【卷五】【食部】
日加申時(shí)食也。從食甫聲。, 籒文餔從皿浦聲。博狐切
(餔)申時(shí)食也。各本申時(shí)上有日加二字。今依廣韻、類(lèi)篇、韻會(huì)正。淮南書(shū)云。日至於悲谷是謂餔時(shí)。餔一作晡。引伸之義凡食皆曰餔。又以食食人謂之餔。從。甫聲。博狐切。五部。
()籒文餔。從皿。浦聲。皿、飮食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