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子文庫網(wǎng)

www.eastrubber.cn

按學(xué)科找課本:
語文課本
數(shù)學(xué)課本
英語課本
物理課本
化學(xué)課本
政治課本
歷史課本
生物課本
地理課本
科學(xué)課本
美術(shù)課本
音樂課本
體育課本
書法課本
更多課本
按版本找課本:
人教版
蘇教版
粵教版
魯教版
北師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師大版
川教版
閩教版
晉教版
桂教版
華師大版
教科版
滬科版
浙科版
蘇科版
遼師大版
湘科版
魯科版
豫科版
科學(xué)版
滬科教版
粵人版
魯人版
冀人版
晉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華版
人民版
滬外教版
北京版
武漢版
青島版
濟(jì)南版
華中師大
外研版
譯林版
仁愛版
科普版
廣西師大
岳麓版
遼海版
陜旅版
大象版
湘文藝版
地質(zhì)版
商務(wù)版
接力版
中圖版
西泠印社
冀少版
蘇少版
湘少版
語文版
嶺南美版
滬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來社版
魯美版
冀美版
贛美版
華文版
滬書畫版
按年級找課本: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高一
高二
高三
?
首頁字典

菹字的意思

菹
拼音
注音ㄗㄨ
部首艸部
總筆畫11畫 結(jié)構(gòu)上下
筆順一丨丨丶丶一丨フ一一一統(tǒng)一碼83F9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zū(ㄗㄨ)

⒈ ?酸菜,腌菜。

⒉ ?多水草的沼澤地帶:菹草。

⒊ ?剁成肉醬,切碎:菹醢(古代把人剁成肉醬的一種酷刑)。

⒋ ?肉:麋鹿為菹。

⒌ ?枯草:菹薪。

造字法

會(huì)意

English

salted or pickled vegetables

詳細(xì)解釋

基本詞義

〈名〉

(1) (形聲。從艸,沮( )聲。本義;腌菜)

(2) 同本義 [pickle]

菹,酢菜也。——《說文》。字亦作葅。

水草之菹。——《禮記·祭統(tǒng)》

七菹。——《周禮·醢人》

饋食之豆,其實(shí)葵菹——《周禮》

(3) 又如:菹醢(鹽腌的野菜、肉醬);菹醬(葅醬。醬菜)

(4) 枯干的草 [withered grass]

請君伐菹薪,煮沸水為鹽。——《管子·輕重甲》

(5) 又如:菹笠(用茅草編織的笠);菹薪(枯槁的草木;柴草)

(6) 草席 [straw mat]。如:菹稭(葅稭。用農(nóng)作物莖桿編成的鋪墊物,草席)

(7) 肉醬 [minced meat]

麋鹿為菹。——《禮記·內(nèi)則》

(8) 又如:菹膾(魚肉醬);

(9) 水草叢生的沼澤地 [marsh]

紐菹之獸。——《穆天子傳》。注:“吳人呼田獵茸草地曰菹。”

(10) 又如:菹澤(水草繁茂的沼澤地);菹藪(水草繁茂的湖澤)

詞性變化

〈動(dòng)〉

古代一種酷刑,把人剁成肉醬 [mince]

菹其骨肉于市。——《漢書·刑法志》

康熙字典

菹【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畫:14畫,部外筆畫:8畫

《唐韻》側(cè)魚切,音?。《說文》酢菜也。《釋名》菹,阻也。生釀之,遂使阻于寒溫之閒,不得爛也。《詩·小雅》疆埸有瓜,是剝是菹。《禮·祭統(tǒng)》水草之菹。《註》芹茆之屬。《侯鯖錄》細(xì)切曰齏,全物曰菹,今中國皆言齏,江南皆言菹。

《集韻》子邪切,音嗟。澤生草曰菹。《孟子》驅(qū)蛇龍而放之菹。

地名。《穆天子傳》南征至于菹。#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菹【卷一】【艸部】

酢菜也。從艸沮聲。??,或從皿。??,或從缶。側(cè)魚切

說文解字注

(菹)酢菜也。酢今之醋字。菹須醯成味。周禮七菹。韭菁??葵芹?筍也。鄭曰。凡醯醬所和。細(xì)切爲(wèi)韲。全物若?爲(wèi)菹。少儀麋鹿?fàn)?wèi)菹。則菹之稱菜肉通。玉裁謂。韲菹皆本菜稱。用爲(wèi)肉稱也。從艸。沮聲。側(cè)魚切。五部。

??)或從血。

??)或從缶。案二篆今本從皿。李燾本注或從血。五篇血部有????二字。玉篇血部??字下引周禮醯人七??。菹或從血者。鄭君菜肉通稱之說是也。從缶者、謂鬱諸器中乃成也。菹醢通稱。故血部云??、醢也。此艸部????二字葢後人增之。

返回

歷史搜索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