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庫網

www.eastrubber.cn

按學科找課本:
語文課本
數學課本
英語課本
物理課本
化學課本
政治課本
歷史課本
生物課本
地理課本
科學課本
美術課本
音樂課本
體育課本
書法課本
更多課本
按版本找課本:
人教版
蘇教版
粵教版
魯教版
北師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師大版
川教版
閩教版
晉教版
桂教版
華師大版
教科版
滬科版
浙科版
蘇科版
遼師大版
湘科版
魯科版
豫科版
科學版
滬科教版
粵人版
魯人版
冀人版
晉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華版
人民版
滬外教版
北京版
武漢版
青島版
濟南版
華中師大
外研版
譯林版
仁愛版
科普版
廣西師大
岳麓版
遼海版
陜旅版
大象版
湘文藝版
地質版
商務版
接力版
中圖版
西泠印社
冀少版
蘇少版
湘少版
語文版
嶺南美版
滬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來社版
魯美版
冀美版
贛美版
華文版
滬書畫版
按年級找課本: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高一
高二
高三
?
首頁字典

揄字的意思

揄
拼音
注音ㄩˊ
部首扌部
總筆畫12畫 結構左右
筆順一丨一ノ丶一丨フ一一丨丨統一碼63C4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yú(ㄩˊ)

⒈ ?〔揄揚〕a.宣傳,發揚,如“揄揄大義”;b.贊揚,稱贊,如“極口揄揄”。

⒉ ?拉,引:“揄長袂,躡利屣”。

造字法

形聲:從扌、俞聲

English

lift, raise; praise; hang; flap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動〉

(1) (形聲。從手,俞聲。本義:引;揮動)

(2) 同本義 [draw forth;brandish]

揄,引也。——《說文》

神之揄臨壇宇。——《漢書·郊祀志》

被發揄袂。——《莊子·漁夫》

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韓非子》

孫子曰:鼓而坐之,十而揄之。——《孫臏兵法》

(3) 又如:揄兵(引兵);揄袂(揮動衣袖)

(4) 出,拿出 [offer]

使言之而非也,雖在卿相人君,揄策于廟堂之上,未必可用。——《淮南子·主術》

(5) 逗引 [tease]。如:揄弄(逗引戲弄);揄揶(揶揄)

(6) 另見 yóu

康熙字典

揄【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畫:13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羊朱切《集韻》《韻會》容朱切,??音兪。《說文》引也。《史記·貨殖傳》揄長袂,躡利屣。《前漢·禮樂志》神之揄臨壇宇。

揄揚,譽言也。《班固·西都賦序》雍容揄揚,著於後嗣。《註》揄引,揚舉也。

邪揄也。《後漢·王霸傳》市人皆大笑,舉手邪揄之。或作??。《說文》作??

《正韻》雲俱切,音于。義同。

與褕同。《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搖。《禮·玉藻》夫人揄狄。《疏》揄,讀如搖。狄,讀如翟。謂畫搖翟之雉於衣也。《陸氏音義》爾雅云:江淮而南,靑質五色皆備成章曰鷂。音搖,謂畫此雉也。

與舀抭同。《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抒臼也。《詩·大雅》或舂或揄。

《唐韻》度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徒侯切,??音頭。亦引也。《班固·西都賦》揄文竿,出比目。

徒口切,音鋀。義同。

《集韻》他侯切,音偸。垂也。《莊子·漁父篇》被髮揄袂。

丑鳩切,音抽。垂手行也。

舂朱切,音輸。閃揄,傾貌。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揄【卷十二】【手部】

引也。從手俞聲。羊朱切

說文解字注

(揄)引也。漢郊祀歌曰。神之揄。臨壇宇。師古云。揄、引也。史記。揄長袂。廣韻。揄揚、詭言也。皆其引申之義。大雅。或春或揄。叚揄爲舀也。從手。兪聲。羊朱切。古音在四部。

返回

歷史搜索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