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庫網

www.eastrubber.cn

電子課本查找:
語文課本
數學課本
英語課本
物理課本
化學課本
政治課本
歷史課本
生物課本
地理課本
科學課本
美術課本
音樂課本
體育課本
書法課本
更多
范文大全查找:
合同
申請書
各類稿件
工作計劃
工作總結
演講稿
主持稿
心得體會
辦公文秘
致辭講話
導游詞
祝福語
工作報告
條據書信
更多
作文大全查找:
讀后感
觀后感
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語作文
節(jié)日作文
日記作文
書信作文
題材作文
話題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導
文學閱讀
更多
語文基礎查找:
造句
臺詞
近義詞
反義詞
褒義詞
諺語
謎語
貶義詞
擬人句
排比句
對聯
百家姓
歇后語
繞口令
更多
百科知識查找:
星座運勢
美食推薦
旅游攻略
地方特產
熱門影視
健康養(yǎng)生
兒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識
禮儀知識
節(jié)日知識
理財知識
更多
?
首頁字典

墳字的意思

墳
拼音fén
注音ㄈㄣˊ
部首土部
總筆畫7畫 結構左右
筆順一丨一丶一ノ丶統一碼575F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墳(墳)fén(ㄈㄣˊ)

⒈ ?埋葬死人筑起的土堆:墳墓。墳地。墳冢。墳塋(墳地,墳墓)。

⒉ ?水邊高地:汶墳。

⒊ ?大:墳首。墳燭。

⒋ ?古代的典籍:墳典。墳籍。

漢英互譯

grave、tomb

造字法

形聲:從土、文聲

English

grave, mound; bulge; bulging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fén

〈名〉

(1) (形聲。從土,賁( bēn)聲。本義:大防)

(2) 同本義[embankment]

墳,大防。——《爾雅·釋丘》

墳莫大于河墳。——《爾雅釋地》

遵彼汝墳。——《詩·周南·汝墳》。傳:“大防也。”

(3) 注:“或曰 河墳, 汝墳、 淮墳也。”

(4) 土堆 [mound]

崇墳夷靡。——潘岳《射雉賦》。注:“今呼為塘。”

登大墳以遠望兮。——屈原《九章·哀郢》

(5) 又如:墳家(用土堆成的墳包)

(6) 通“濆”。水邊;沿河的高地 [highland]

墳,地大也,青幽之間,凡土而高大者謂之墳。——《方言》

背墳衍之廣陸兮。——王粲《登樓賦》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詩·周南·汝墳》

墳延者六施,六七四十二尺而至於泉。——《管子·地員》

(7) 特指墳堆,墳墓 [grave]

墳,墓也。——《說文》。按,此字本訓大防也。

墳,冢。秦晉之間謂之墳。——《方言十三》。注:“墳取名于大防也。”

古也,墓而不墳。——《禮記·檀弓》。注:“土之高者謂之墳。”

出郭門直視,但見近與墳。——《古詩十九首》

古也墓而不墳。——《禮記·檀弓上》

不治墳,欲為省。——《史記·文帝本紀》

吾往河陽省墳墓。——唐· 韓愈《祭十二郎文》

(8) 又如:墳兆(墳墓之間的界域);墳陵(帝王的陵墓)

(9) 古代典籍名 [ancient classics]

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左傳·昭公十二年》

(10) 又如:墳典(墳策、墳籍、墳素,都泛指古書,古籍)

詞性變化

fén

〈動〉

(1) 起土堆;筑墳 [mound;bury]

漸就壤墳。——《后漢書·明帝紀》。注:“起也。”

(2) 又如:墳土(墓葬)

(3) 劃分 [divide]

地方九則,何以墳之?——《楚辭·天問》

fén

〈形〉

(1) 大 [big]

牂羊墳首。——《詩·小雅·苕之華》

共墳燭庭燎。——《周禮·司烜氏》。注:“大也。”

(2) 又如:墳燭(大火炬);墳首(大頭);墳倉(大糧倉)

(3) 順從的 [obedient]

墳然若一父之子,若一家之實,義禮明也。——《管子》

康熙字典

墳【丑集中】【土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12畫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分切,音汾。《說文》墓也。《禮·檀弓》古者墓而不墳。《註》土之高者曰墳。《衡山志》楚靈王之世,衡山崩,而祝融之墳壞,中有營丘九頭圖。《張衡·思??賦》賭有黎之圮墳。《註》有黎,祝融也。

水涯曰墳,大防也,所以捍水。《詩傳》辛受無道,商人慕文王而歸之,賦汝墳。

《白虎通》三墳,分也。論三才之分,天地人之始也。《孔安國·尚書序》伏犧,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左傳·昭十三年》左史倚相,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大也。《周禮·秋官》司烜氏共墳燭。

與羵同。《魯語》土之怪曰墳羊。

《廣韻》《正韻》房吻切《集韻》《韻會》父吻切,??音憤。土膏肥也。《書·禹貢》白墳,黑墳,赤埴墳。見土字註。

《集韻》部本切,音笨。土沸起也。《左傳·僖四年》公祭地,地墳。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墳【卷十三】【土部】

墓也。從土賁聲。符分切〖注〗??,古文。

說文解字注

(墳)墓也。此渾言之也。析言之則墓爲平處。墳爲高處。故檀弓孔子曰。古者墓而不墳。邯鄲淳孝女曹娥碑曰。丘墓起墳。鄭注禮記曰。墓謂兆域。今之封塋也。土之高者曰墳。此其別也。方言曰。冢、秦晉之閒謂之墳。或謂之培。或謂之堬。或謂之埰。或謂之埌。或謂之壠。自關而東謂之丘。小者謂之塿。大者謂之丘。此又別國方言之不同也。墳之義多引申叚借用之。如厥土黑墳。公置之地、地墳。此引申之用也。如遵彼汝墳。借墳爲坋。周禮墳衍。借墳爲濆也。從土。賁聲。符分切。十三部。

返回

歷史搜索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