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庫網(wǎng)

www.eastrubber.cn

電子課本查找:
語文課本
數(shù)學課本
英語課本
物理課本
化學課本
政治課本
歷史課本
生物課本
地理課本
科學課本
美術(shù)課本
音樂課本
體育課本
書法課本
更多
范文大全查找:
合同
申請書
各類稿件
工作計劃
工作總結(jié)
演講稿
主持稿
心得體會
辦公文秘
致辭講話
導游詞
祝福語
工作報告
條據(jù)書信
更多
作文大全查找:
讀后感
觀后感
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語作文
節(jié)日作文
日記作文
書信作文
題材作文
話題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導
文學閱讀
更多
語文基礎(chǔ)查找:
造句
臺詞
近義詞
反義詞
褒義詞
諺語
謎語
貶義詞
擬人句
排比句
對聯(lián)
百家姓
歇后語
繞口令
更多
百科知識查找:
星座運勢
美食推薦
旅游攻略
地方特產(chǎn)
熱門影視
健康養(yǎng)生
兒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識
禮儀知識
節(jié)日知識
理財知識
更多
?
首頁字典

亳字的意思

亳
拼音
注音ㄅㄛˊ
部首亠部
總筆畫10畫 結(jié)構(gòu)上下
筆順丶一丨フ一丶フノ一フ統(tǒng)一碼4EB3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bó(ㄅㄛˊ)

⒈ ?〔亳州〕地名,在安徽省。

English

name of district in Anhui; capital of Yin

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名〉

(1) 古都邑名 [Bo capital]。商湯的都城。相傳有三處

(2) 谷熟為南亳,湯都,在今河南商丘縣東南

(3) 蒙為北亳,湯受命為盟主之處,在今河南偃師縣西

(4) 偃師為西亳,傳說湯攻夏時所居

(5) 縣名(亳縣,在安徽)

康熙字典

亳【子集上】【亠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8畫

《唐韻》旁各切《集韻》《韻會》白各切,??音泊。商湯所都。契封商,湯始居亳。皇甫謐曰:梁國有三亳。南亳在穀熟。卽湯都。北亳在蒙,卽景亳。湯所受命地偃師爲西亳,卽盤庚所徙。《通雅》宋州穀熟縣卽歸德之考城縣。考城今有亳越,有大蒙,小蒙。章本淸云:湯遷南亳,卽歸德府。亳一作薄。《荀子·議兵篇》古者湯以薄。《註》與亳同。《前漢·地理志》山陽郡有薄縣。《註》湯居亳。《說文》亳,京兆杜陵亭名。則又一亳也。

《書·立政》三亳阪尹。《傳》與皇甫說同。孔安國云:亳人歸文王者三所,爲之立監(jiān),故爲三亳。

《廣韻》亳,國名。春秋??地,漢爲沛之譙縣,晉爲南兗州,後周爲亳州。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亳【卷五】【高部】

京兆杜陵亭也。從高省,乇聲。?各切文四重一

說文解字注

(亳)京兆杜陵亭也。六國表。湯起于亳。徐廣曰。京兆杜縣有亳亭。錢氏大昕史記攷異曰。殷本紀。湯始居亳。皇甫謐曰。梁國榖熟爲南亳。湯所都也。立政三亳。皆非京兆之亳亭。秦本紀。寧公二年遣兵伐蕩社。三年與亳戰(zhàn)。亳王奔戎。遂滅蕩社。徐廣云。蕩一作湯。社一作杜。皇甫謐以爲亳號湯。西夷之國。又云。周桓王時自有亳王號湯。非殷也。封禪書于杜亳有三杜主之祠。葢京兆之亳。乃戎王號湯者之邑。徐廣以爲殷湯所起。其不然乎。然此篇稱作事者必於東南。收功實者常於西北。乃述禹興西羌、周始豐鎬、而及湯之起亳。則史公固以關(guān)中之亳系之湯矣。按許不言三亳、而獨言杜陵亳亭者。正爲其字從高。則以此亭當之也。然十里一亭者秦制。亳亭之名秦漢乃有之。亳之字固不起於亭也。以解字爲書。不得不有涉於皮傅者。從高省。乇聲。旁各切。五部。古亦借薄爲之。如禮記薄社北牖。

返回

歷史搜索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