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庫網

www.eastrubber.cn

電子課本查找:
語文課本
數學課本
英語課本
物理課本
化學課本
政治課本
歷史課本
生物課本
地理課本
科學課本
美術課本
音樂課本
體育課本
書法課本
更多
范文大全查找:
合同
申請書
各類稿件
工作計劃
工作總結
演講稿
主持稿
心得體會
辦公文秘
致辭講話
導游詞
祝福語
工作報告
條據書信
更多
作文大全查找:
讀后感
觀后感
小學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語作文
節日作文
日記作文
書信作文
題材作文
話題作文
作文素材
作文指導
文學閱讀
更多
語文基礎查找:
造句
臺詞
近義詞
反義詞
褒義詞
諺語
謎語
貶義詞
擬人句
排比句
對聯
百家姓
歇后語
繞口令
更多
百科知識查找:
星座運勢
美食推薦
旅游攻略
地方特產
熱門影視
健康養生
兒童教育
生活技能
口才提升
逃生急救
安全知識
禮儀知識
節日知識
理財知識
更多
?

寒食鑒賞

原文

寂寂柴門村落里,也教插柳記年華。

禁煙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

漢寢唐陵無麥飯,山溪野徑有梨花。

一樽徑籍青苔臥,莫管城頭奏暮笳。

賞析

  詩中的“粵人國”,本指廣東,因秦末趙佗曾建南越國,封為南越王。趙鼎曾被貶至潮州,因此此處“粵人國”應指潮州。趙鼎在潮州五年,即紹興十至十四年(1140-1144),至潮州時是紹興十年閏六月,故此詩應為紹興十一年至十四年期間所寫。

  此詩雖題為《寒食》,但寫的是從寒食到清明。前兩聯寫的是當時民間風俗。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三《祭掃》記其時江南風俗:“清明前三日為寒食節,都成人家皆插柳滿檐,雖小坊曲幽,亦青青可愛。……從人家上冢者……南北兩山之間,車馬紛然,而野冢者尤多”從此詩可得知,南宋時潮州民間在寒食節也有插柳的習俗,即使偏僻村落也不例外,只是沒有禁煙寒食,而清明節卻像東漢末襄陽隱士龐德公一樣攜帶女兒上山掃墓(即“上冢”)。

  后兩聯在記事中寄寓抒情。頸聯寫所見:漢唐帝王的陵墓連粗糲的麥飯也沒有人祭拜,而山溪野徑之間開滿梨花。尾聯寫所感所聞:我還是開懷暢飲吧,醉后臥倒在青苔之上,不必去管城頭上傍晚吹起的軍號。

  通過清明郊游,作者悟得了不少哲理:權貴、富貴不過是短暫的、無常的,而人間確實永恒的、常新的。我還是得醉且醉吧,天下世事我不能管,也不必去管。這種心態看似消極,但卻是作者當時處于貶謫逆境中的苦悶、痛楚心情的反應。

  其實,趙鼎是不屈的。他在由潮州移吉陽軍的謝表中曾說:“白首何歸,悵余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秦檜見了,說:“此老倔強猶昔!”(《宋史》本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