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自己勉力以顯達(dá)。
⒉ 表達(dá)自己的意思。
⒊ 自然顯達(dá)。
⒈ 自己勉力以顯達(dá)。
引《晉書·王裒傳》:“鄉(xiāng)人 管彥 少有才而知名, 裒 獨以為必當(dāng)自達(dá),拔而友之。”
宋 歐陽修 《舉梅堯臣充直講狀》:“雖知名當(dāng)時,而不能自達(dá)。”
宋 曾鞏 《祭董君文》:“君能自達(dá),可以無悲;親戚念君,能不歔欷!”
⒉ 表達(dá)自己的意思。
引唐 元稹 《蟲豸詩》序:“又 荊州 樹木洲渚處,晝夜常有翅羽百族鬧,心不得閒靜,因為《有鳥》二十章以自達(dá)。”
宋 蘇轍 《上皇帝書》:“則其思報之誠,沒世而不能自達(dá)。”
清 侯方域 《王猛論》:“﹝ 王猛 ﹞志不肯輕出,而又無以自達(dá)于 晉,故寧隱焉。”
⒊ 自然顯達(dá)。
引《列子·力命》:“自壽自夭,自窮自達(dá),自貴自賤,自富自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