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形容草木茂盛。
例瞻玄云之蓊郁。——曹丕《感物賦》
松柏蓊郁于山峰。——左思《蜀都賦》
英(of plant) flourishing; lush; luxuriant;
⒉ 濃密。
例海霧多蓊郁。
英dense;
⒈ 亦作“蓊欝”。
⒉ 草木茂盛貌。
引唐 白居易 《答桐花》詩(shī):“山木多蓊鬱,茲桐獨(dú)亭亭。”
《醒世恒言·小水灣天狐詒書》:“但見(jiàn)樹木蓊鬱,百鳥嚶鳴,甚是可愛(ài)。”
清 李漁 《慎鸞交·久要》:“你看松濤蓊欝,花霧迷離。”
梁?jiǎn)⒊?《新民說(shuō)》三:“不取于此而取于彼,棄其本而摹其末,是何異見(jiàn)他樹之蓊欝,而欲移其枝以接我槁干。”
郭沫若 《蘇聯(lián)紀(jì)行·七月七日》:“運(yùn)河不很寬,怕不足三十公尺。河岸很整齊,時(shí)有森木蓊郁,映帶著一些精巧的農(nóng)家木屋,渾如圖畫。”
⒊ 濃密;濃郁。
引《太平御覽》卷七七三引《漢武內(nèi)傳》:“夜二更之后,忽見(jiàn)西南如白云起,蓊鬱直來(lái),遙趨宮庭。”
唐 裴铏 《傳奇·崔煒》:“帳前有金爐,爐上有蛟龍、鸞鳳、龜蛇、燕雀,皆張口噴出香煙,芬芳蓊鬱。”
宋 葉適 《送龍水還潭文》:“迺初七之夕,大雨驟至,始於西方, 吹臺(tái) 有失,霧氣蓊鬱。”
⒈ 草木茂盛的樣子。也作「蓊蔚」、「郁蓊」。
引《文選·左思·蜀都賦》:「楩柟幽藹于谷底,松柏蓊郁于山峰。」
⒉ 云氣濃密的樣子。三國(guó)魏·曹丕〈感物賦〉:「瞻玄云之蓊郁,仰沉陰之杳冥。」也作「郁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