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女伎”。女樂,歌妓。即女歧,傳說中的神女。
⒈ 亦作“女伎”。女樂,歌妓。
引《晉書·王敦傳》:“時(shí) 王愷、石崇 以豪侈相尚, 愷 嘗置酒, 敦 與 導(dǎo) 俱在坐,有女伎吹笛小失聲韻, 愷 便敺殺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王丞相 作女伎,施設(shè)床席, 蔡公 先在坐,不説而去。”
《魏書·高陽王雍傳》:“靈太后 許賜其女妓,未及送之, 雍 遣其閹竪 丁鵝 自至宮內(nèi),料簡四口,冒以還第。”
唐 韓愈 《順宗實(shí)錄二》:“癸酉,出后宮并教坊女妓六百人。”
清 王晫 《快說續(xù)記》卷二:“達(dá)官家多畜女伎。”
⒉ 即 女歧,傳說中的神女。參見“女歧”。
引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女妓 九子,為氏先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