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文庫網(wǎng)

www.eastrubber.cn

按學科找課本:
語文課本
數(shù)學課本
英語課本
物理課本
化學課本
政治課本
歷史課本
生物課本
地理課本
科學課本
美術課本
音樂課本
體育課本
書法課本
更多課本
按版本找課本:
人教版
蘇教版
粵教版
魯教版
北師大版
冀教版
浙教版
湘教版
鄂教版
西師大版
川教版
閩教版
晉教版
桂教版
華師大版
教科版
滬科版
浙科版
蘇科版
遼師大版
湘科版
魯科版
豫科版
科學版
滬科教版
粵人版
魯人版
冀人版
晉人版
浙人美版
重大版
河大版
清華版
人民版
滬外教版
北京版
武漢版
青島版
濟南版
華中師大版
外研版
譯林版
仁愛版
科普版
廣西師大版
岳麓版
遼海版
陜旅版
大象版
湘文藝版
地質(zhì)版
商務版
接力版
中圖版
西泠印社版
冀少版
蘇少版
湘少版
語文版
嶺南美版
滬音版
人音版
人美版
湘美版
未來社版
魯美版
冀美版
贛美版
華文版
滬書畫版
按年級找課本: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高一
高二
高三
?
首頁詞典

方伯的意思

fāng

方伯


拼音fāng bó
注音ㄈㄤ ㄅㄛˊ

詞語解釋

方伯[ fāng bó ]

⒈  殷周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后泛稱地方長官。漢以來之刺史,唐之采訪使、觀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稱“方伯”。

引證解釋

⒈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后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采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

《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nèi)以共官,千里之內(nèi)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
《史記·周本紀》:“周 室衰微,諸侯彊并弱, 齊、楚、秦、晉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nóng) 曰:“長諸侯為方伯。”
《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
唐 韓愈 《送許使君刺郢州序》:“于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薦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訪使,旋升方伯,改授 云南 巡撫。”

國語辭典

方伯[ fāng bó ]

⒈  一方諸侯之長。后泛稱各地方的長官。也稱為「邦伯」。

《禮記·王制》:「千里之外,設方伯。」
《文選·曹冏·六代論》:「且今州牧郡守,古之方伯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兼軍武之任。」

近音詞、同音詞


詞語組詞

詞語組詞

詞語首拼

返回

歷史搜索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