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世俗的情感;不高尚或不高雅的情態(tài)。
⒉ 塵世的情思,與脫悟的情思相對(duì)。
⒈ 世俗的情感;不高尚或不高雅的情態(tài)。
引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但俗情抑揚(yáng),雷同一響,遂令 文帝 以位尊減才, 思王 以勢(shì)窘益價(jià)。”
唐 杜甫 《久客》詩(shī):“羇旅知交態(tài),淹留見(jiàn)俗情。”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歸田》:“大抵古人著述,各有所本,雖小説家亦然,要足資考據(jù),備勸懲,砭俗情,助談劇,故雖歷千百年而莫之或廢也。”
⒉ 塵世的情思,與脫悟的情思相對(duì)。
引宋 洪邁 《夷堅(jiān)丁志·邢舜舉》:“君雖酷好,奈俗情未斷何。”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救世歌》:“莫將一切俗情牽,須將一切妄念捐。”
⒈ 世俗人的情態(tài)。
引唐·杜甫〈久客〉詩(shī):「羈旅知交態(tài),淹留見(jiàn)俗情。」
⒉ 鄙俗的情趣。
引晉·陶淵明〈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中〉詩(shī):「詩(shī)書(shū)敦宿好,園林無(wú)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