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志鄉”。志向。宋真德秀《直前奏事札子》:“陛下以茍安為志鄉,則國埶日削,人心日媮,雖弱虜僅存,不能無外憂。”《續資治通鑒·宋寧宗嘉定七年》引作“志嚮”。明李東陽《封孺人楊母墓志銘》:“其識見志嚮,殆非常女婦可及。”
指關于立身行事的意圖和決心。《太平御覽》卷九二八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桂陽羅君章﹞夢得一鳥卵,五色雜耀,不似人間物,夢中因取吞之。於是漸有志向,遂勤學,讀‘九經’,以清才聞。”《新唐書·諸夷蕃將傳·論惟貞》:“惟貞名瑀,以字行。志向恢大。”明李贄《與耿司寇告別書》:“其餘諸年少或聰明未啟,或志向未專。”郭沫若《屈原》第一幕:“我的志向就是一心一意地要學先生,先生的學問文章我要學,先生的為人處世我也要學。”
志的解釋志ì意向:志愿。志氣。志趣(志向和興趣)。志士(有堅決意志和高尚節操的人)。志學。記,記在心里:志喜。志哀。永志不忘。記號:標志。記載的文字:雜志。志怪(記載怪異的事)。稱輕重,量長短、多
向的解釋向(①⑤⑥嚮)à對著,朝著,與“背”相對:向背(坕)。向北。目標,意志所趨:志向。方向。偏袒,袒護:偏向。近,臨:向晚。秋天漠漠向昏黑。從前:向日。向者。從開始到現在:向例。一向。